2010-12-10 09:42:00 作者:唐玮婕 来源:文汇报
这个星期,号称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史上最忙的一周”,6家大陆企业和1家台湾公司在美IPO;然而也在本周,此前上市的麦考林公司遭到第三起集体诉讼
对于怀揣“美国上市梦”的中国企业,这个星期充满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戏剧因子,真得睁大眼睛细看究竟。
美国当地时间12月8日,星期三,中国两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当网和优酷网同时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启了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史上最忙的一周”——本星期,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6家企业和1家中国台湾公司在美IPO,“中国概念”刮起旋风。然而就在两天前的12月6日,星期一,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B2C第一股”的麦考林却被爆出“连续遭到三起集体诉讼”的负面新闻。
对于麦考林的“诉讼危机”,有人不以为意,声称“这种集体诉讼在美国稀松平常”;但也有人大呼小叫,责怪“麦考林透支了中国人的诚信”;而更多行家指出,正排队赴美上市和打算加入排队行列的中国企业应当关注此事,“麦考林危机”有警示作用。
三起诉讼步步紧逼
纳斯达克市场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头顶“中国概念”、“互联网”两道光环,麦考林公司于10月2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盈率高达令人眩目的150倍。上市首日,麦考林以57.36%的涨幅报收于17.26美元,总市值一举达到10亿美元。然而,“开门红”之后它的股价就一路震荡下行,11月29日三季报公布当天更重挫39.9%,跌破了11美元的发行价。
股价的低迷表现让质疑麦考林的声音不绝于耳。12月6日,美国律师事务所SarrafGentile宣布,它已在美国纽约南部地区地方法院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是麦考林在5天内遭到的第三起诉讼,之前,美国律所KahnSwick&Foti和罗森律师事务所已以类似理由先后提起集体诉讼。
这三宗集体诉讼都把攻击点集中在麦考林的信息披露问题上,称公司在IPO相关文件中有虚假信息,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一些投资者指出,麦考林直到11月29日收盘后,才对外公布在IPO时已经存在的一些情况,包括毛利率同比下降400个基点,销售、管理及一般性费用同比增加20.4%,运营费用增加19.8%等,而这些情况很可能导致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自述的预期业绩目标。
针对步步紧逼的集体诉讼,麦考林日前作出回应,称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均未收到任何诉讼请求副本,并说公司准备为自己作有力辩护。麦考林方面认为,这些诉讼请求“没有依据”,而诉讼不会对自己的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尽管公司颇为自信且态度强硬,但无论如何,一场漫长的诉讼战已经开场。
“被算计”还是“水土不服”?
事实上,麦考林并不是第一家遭到集体诉讼的中国在美上市公司。
“针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在美国属于‘家常便饭’;谁想起诉,搞起来也很简单。”美国纽约州的李律师昨天告诉记者,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完全透明。在公司披露业绩后,一旦股价下跌,一些律师就会广泛联络小股民,抓住季报或者年报上的各种小“纰漏”,对上市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在美国,这些长期专做这一块的律师被同行称为‘诉棍’,他们精心策划、卖力行动,因为如果胜诉,能分到近50%的赔偿金!”
据介绍,集体诉讼的原告是代表全体投资者,赔偿金额往往可达上亿美元,个别案件如果涉嫌诈骗还将追究刑事责任。由于上市公司总会担心诉讼拖累股价,因此90%的此类案件都以和解形式结案。“被这些穷追不舍的‘诉棍’缠上,国内企业或许会觉得‘被算计’了,其实这也是‘水土不服’的一种症状。”李律师说,美国盛行“诉讼文化”,遭受诚信质疑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股价下跌时被股民告。
诸多问题加快浮出水面
“水土不服”已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频频“中招”。两组统计结果印证了这一点: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美国市场IPO的中国企业达到39家,超过了2007年37家的最高纪录,更是去年的3倍;与此同时,在今年美国的162起证券诉讼官司中,5.5%的案件涉及中国公司,其中7起针对中国公司的诉讼发生在最近2个月内。此番麦考林连遭三起集体诉讼更需引起警惕。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吴坚律师的观点一针见血:“赴美上市热”使诸多问题加快浮出水面,一些中国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够规范、严谨,自然就会落入“诉讼陷阱”。他的建议是:中国企业应该首先完善自身,同时要深入细致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法律框架和市场规则,周密做好风险防范。(唐玮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