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乌克兰将推出"核电站爆炸区一日游" 警示世人

2010-12-14 07:19:00    作者:高轶军   来源:人民网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剧烈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酿成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核电站事故,并形成了极为严重的辐射灾难。

爆炸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爆炸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人民网12月14日电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近日宣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将从2011年开始对普通游客开放,以便将这个曾遭严重放射性污染的灾区变成“旅游区”。目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接待“外国人开展的极限旅游活动”,不对大众游客开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支持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的旅游倡议。她说,参观切尔诺贝利地区可以让人们了解这段悲剧性的历史,从而深刻认识到加强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很多旅游业者甚至相信,切尔诺贝利地区具备吸引大量游客,并创造出滚滚财源的潜力。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剧烈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酿成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核电站事故,并形成了极为严重的辐射灾难。在事故发生后的前3个月内,就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因此死亡。

  此后,距离爆炸点方圆50公里地区内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共有约13.4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放射病折磨。前苏联和乌克兰政府为消除这一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以便恢复当地正常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也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巴洛加透露,即将全部覆盖第4反应堆的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该防护罩是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的拱形建筑,能将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全部遮盖起来。这个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捐助和支持,整个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据悉,原有的“石棺”之下至今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随着时光流逝,在“石棺”之上也出现了道道裂缝,放射性风险与日俱增。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个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机组,并于1977年开始并网发电。切尔诺贝利曾经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不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后的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共有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该电站直到2000年12月才全部关闭。

  前苏联专家在总结这起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时指出:有关人员玩忽职守、粗暴违反工艺规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当天,电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却先切断了自动保护系统,致使涡轮机被关闭并开始实验时,反应堆却在继续工作,最终酿成大祸。

  现在,每天都有大约2500名雇员在核电站旧址上从事各类维修和保养工作。这些人分班工作,以便减少放射性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些村民也不顾政府禁令返回了自己曾被污染的家园。在距离事故反应堆48公里范围内,都是严禁游客涉足的“高污染禁区”。(高轶军)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