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2 09:00:00 作者: 来源:半月谈
美军最高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2月8日发表了堪称美军指针的《国家军事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首次全面修订军事战略,因此引来诸多猜测与解读。
按照美联社的解读,与2004年版国家军事战略相比,新版战略发生战略重心变化,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战略比重下降,而“网络战”和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这恰与2010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举动相契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全球新战略的三大关键词:亚太、合作和网络。
美国军方《国家军事战略》封面
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东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全球战略,其重点在欧洲。美苏冷战结束后,全球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德国的统一增强了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欧盟国家在经济上赶过美国之后,要求在政治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呼声上升。欧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2010年12月16日,欧盟“外长”阿什顿向欧盟年终峰会提出的外交报告指出,欧洲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
“9 11事件”后,为了推进其全球战略,美国需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并且为此发动了迄今尚未结束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国际上有人认为美国已将其战略重点转移至中东地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但是,中东地区并不构成美国的战略重点。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2010年曾公开表示,美国的战略重点在亚太,中东地区只不过是为了利益需要采取战争行动而已。
认定美国战略重点从西向东转移是有事实根据的。一是美国在亚洲的投资已超过它在欧洲的投资;美国同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已超过它同欧洲国家的贸易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也超过了它在欧洲地区的军力。二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主要倚重的盟国不再是对美三心二意的欧洲盟国,而是比较顺从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在北约的存在受到欧洲国家越来越多质疑的情况下,美国正大力拼凑“亚洲北约”,以期使之成为其充当“世界宪兵”的工具。三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已把中国当作它要大力防范、遏制的主要对手。
已经折腾了一年多的所谓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的一个直接反应。而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改变先前将军事战略重点投放阿富汗的倾向,可谓美国军方东移战略重点的书面表态。
在此次公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有关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内容只占极少部分,对亚太地区却着墨甚多。新战略称,亚洲存在着“两个正在崛起的全球性大国”和“很多重要的地区性大国”,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继续上升,因此其战略地位日益优先,未来几十年美国将继续维持在东北亚“强大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军事关系,促进日韩之间军事合作,也暗示对日本自卫队在地区稳定上承担更大作用的期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军官对记者说,五角大楼重点向亚洲的转移未必意味着美军将更多地部署在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地方。但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轮换、驻军人员类别的变化以及在该地区进行更多演习。
新战略还声称将在东南亚和南亚“投入新的注意力与资源”,在亚太地区“扩大多边演习的范围和参与度”,与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开展军事合作。
新战略专门使用一个段落阐述与中国的军事关系,称美国“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欢迎中国承担负责任的领导角色”,美军寻求与中国军方建立更深的关系,以“增进理解、减少误解、避免误判”。但是报告同样也显出强硬的一面。报告对中国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表达了担忧,随后警告说,“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进入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我们盟国安全的行为,我们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
构建新型外交模式:合作、网络
在国际与地区安全层面,新版战略明确指出,在极端状况下,美国军事力量可自行其是,但在通常情况下,美军将继续寻求与其他国家武装力量的联合与联盟。
新版战略说,美国将依托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合作,拓展与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他国家联盟的军事合作。
美军认为,在未来形势下,为应对各种安全挑战,须形成一种结合传统政府外交、军事外交、非政府组织外交等多通道架构的外交新模式。“我们须更有远瞻能力,借助地区与国际合作,加强全球安全与地区安全,打造未来军事格局。”
新战略认为,在全球公共空间(包括海洋、大气层、太空)以及网络空间的出入与通行自由,正“日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恐怖分子、犯罪网络和海盗则使国际体系中的暴力行为增加,挑战着主权国家的反应能力。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是不稳定因素。
在这份新版战略中,美军提出几点重要战略,除继续对抗极端势力外,国家军事战略包括“终止并击败侵略势力”、“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打造未来武装力量”。而在打造未来武装力量层面,新版战略强调“网络战威胁”,并且首次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单列为一项军事战略。
新版战略说,网络空间的持续饱和态增加网络攻击的潜在威胁。“一些国家实施或默许网络攻击,预示着全球网络危机必将持续增加……由于缺乏国际条款约束,由于难以查找攻击源头,由于缺少可阻碍攻击的防护,网络威胁正在扩大和恶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