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1100名特工为追杀拉登服务 死讯让世界长出口气

2011-05-04 10:35:00    作者:   来源:中国网  

“咱找到他了!”在白宫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穿着黑色外套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紧紧盯着屏幕,一脸严肃,简单地说了这几个字。边上,国务卿希拉里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嘴,副总统拜登则狠狠皱起眉头。

  “咱找到他了!”在白宫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穿着黑色外套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紧紧盯着屏幕,一脸严肃,简单地说了这几个字。边上,国务卿希拉里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嘴,副总统拜登则狠狠皱起眉头。

  此时正是巴基斯坦凌晨5月2日1时许,在该国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白色楼房里,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瞄准了本·拉登。过了没多久,躲在一名妇女身后的这名“基地”组织首脑被子弹击中脑袋。

  画面随着行动部队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实时传回白宫。美国政府首脑和十几名安全官员同时看到了这一幕。尽管还有DNA测试等一系列工作要做,但在场的人观察到,奥巴马已经难以掩饰他如释重负的表情——那个该死的本·拉登时代终于结束了。

  这一刻,自从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人已经等了快10年。

  “奥萨马·本·拉登: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上午9时左右,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的工作人员终于开始上班,并在署名“奥萨马·本·拉登”的照片下方标注上“死亡”字样。此时,离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死讯,已过去了近10个小时,欢庆者早在美国街头闹腾了一晚上。

  奥萨马·本·拉登总算是死了。这将让许多人感到如释重负。

  作为“9·11事件”幕后策划者、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以及谜一样的争议人物,他已经在“美国最想捉住的人”名单榜首待了将近10年,并无疑曾出现在许多人的噩梦里。

  美国人弗兰克·席勒终于可以宽慰自己和家人,因为那个应对他兄弟之死负责的人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9·11事件当天,他的兄弟死在双子塔里。共有近3000名无辜者同时遇难。

  同一天,美国网友“家园”写下一首没有结尾的诗,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愤怒。现在,他连夜给这首诗添上了最后一句:“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美国军人弗里也终于可以停止回想缠绕他很久的画面:2001年,作为围捕本·拉登行动的负责人,他从望远镜里看见了那个留着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从不远处逃走,却没能最终杀死他。

  10年来,本·拉登那张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留着一蓬大胡子的照片,几乎成为笼罩在美国上空的不散阴云,也成为世界许多地区人们口中长久的话题。每一次他发布视频威胁美国,都会在全世界的媒体上引起骚动,每一次他死亡的消息都让人们津津乐道——尽管后来发现,这些消息都是假的。

  但这一次是真的。DNA检测结果已经证实,死在枪口底下、据称头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的那个人,的确是本·拉登。

  这10年来,整个世界都习惯了有本·拉登存在的生活。在中国,本·拉登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被谐音成“拉灯”,并被不厌其烦地用在日常生活的玩笑中。

  当然,与这些多少有些轻松的内容不同,在美国,本·拉登这个名字是许多人心头的阴影。

  专门为追杀本·拉登而工作的超过1100名美国特工和分析师,从此可以长出一口气,准备迎接没有本·拉登存在的生活。而“本·拉登工作站” 里的12名高级专家,也无须再用本·拉登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了——过去4年里,猜出本·拉登究竟躲在哪里,一直是他们的工作,或者说是生活方式。

  为本·拉登开出的2700万美元赏金,仍然挂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许多人开始猜测它什么时候会被领走。但为了消灭这个令他们咬牙切齿的敌人,美国人付出的远不止这么多。

  早在几年前,已经有人透露,为提供线索者付出的金钱已经超过7000万美元;为追捕本·拉登成立的联合部队,获得了美国军队历史上的最高授权;飞机、导弹轮番出场轰炸,军队、特工、雇佣军反复追捕。难怪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为消灭本·拉登,美国发动了一场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极不对等的战争”。

  从2001年10月本·拉登成为美国头号通缉犯算起,这场持续了近10年之久的战争,至此终于结束了。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