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4 14:36:00
来源:人民网五月二日,警察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旧址附近的地铁车站入口巡逻。
本报驻外记者 温宪 席来旺 吴云 施晓慧 王恬 牟宗琮 黄培昭 李潇 李文云 孙天仁 张旸
恐怖主义永无前途
当地时间5月2日上午,美国完成了对本·拉登尸体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检测,证明其确为本·拉登本人。此前,美方从本·拉登家人处提取了脱氧核糖核酸样本。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百分之百吻合”。
美国官员2日称,本-拉登被击毙后,尸体被运至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按伊斯兰传统举行大约50分钟的仪式后,装在一个加重袋内的本-拉登尸体被放入大海。为防止其葬身之处成为其追随者的朝圣地,美国一直没有透露将拉登尸体葬入何处海洋。但据美国媒体报道,他的海葬地点为北阿拉伯海。
国际社会关于本-拉登之死的反响仍在继续。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日就本-拉登被击毙发表声明指出,拉登之死是全球反恐斗争的转折点。联合国将以联大通过的全球反恐战略为基础,继续同会员国和世界领导人一道努力,彻底铲除全球恐怖主义。
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称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并敦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反恐斗争中保持警惕,加强努力。
俄罗斯外交部5月3日发表声明说,“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是世界反恐斗争中一个标志性的时刻。美国在这次行动中取得的成功以及俄罗斯在北高加索的反恐成绩都说明,恐怖主义永远没有前途。在“9·11”事件10周年来临前夕,本·拉登被击毙这一事件是个重要的象征,具有长期的现实意义。
国际反恐斗争,进入了“后拉登时代”。
美巴合作面临挑战
尽管一些国际舆论纷纷提出要继续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然而此次行动对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却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挑战。
疑问之一:本·拉登是否在巴得到支持?
在白宫5月2日举行的吹风会上,美国总统首席反恐顾问布伦南表示,本·拉登舒适地与家人住在伊斯兰堡以北的小城中,如果没有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他说,美正在调查巴境内对拉登藏身此处的“支持体系”,美方正就此事与巴基斯坦方面进行讨论。美媒体称美国官员相信巴情报机构内有几个人知道拉登住在阿伯塔巴德。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表示,过去几年巴政府不知道拉登的下落,但一些同情拉登的巴基斯坦人可能为他提供了保护。
巴总统扎尔达里在《华盛顿邮报》上刊文表示,巴基斯坦既没有庇护本·拉登,也没有直接参与这次行动,不过他强调巴基斯坦一直以来与美国全面合作,确保了美国最终找到本·拉登的藏身之处。
此次拉登被击毙事件令巴基斯坦有些尴尬。对于拉登藏身之处,巴军方如果不知情,其情报能力将受到质疑;而如果巴军方知情,似乎就证实了美一些官员之前所说的巴军方与一些恐怖组织有联系的指控。不过,也有人认为,拉登选择最靠近军事机构的地方,也许就是考虑到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疑问之二:巴军方在这次行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巴当地舆论非常关心这一问题。如果美行动事前未获巴方允许,势必涉及侵犯巴领空主权的问题。
布伦南表示,“美特种部队直升机趁着夜色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出发,低空飞行绕过了巴军队的雷达监测,将拉登击毙”。美国一位高级情报官员向记者透露,由于击毙拉登的行动对美国至关重要,又考虑到行动人员的安全,美方没有事先通知巴方而采取了单边行动。直到美军飞机及行动人员离开巴领空,美国才通报巴基斯坦政府。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卡尼则向记者强调,奥巴马总统甚至在当选之前就清楚表明,如果美国得到拉登行踪而巴基斯坦政府不肯行动的话,美国将独自行动。
巴政府的表态是,此次行动为美单方行动,巴并未直接参与。巴的表态绕过了主权问题,而认为击毙拉登行动符合美国之前所说的“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发现拉登,都要以直接行动的方式将其铲除”的既定政策。巴《黎明报》指出,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巴基斯坦的合作帮助我们找到了本·拉登的下落”,这与巴政府淡化主权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暗示双方都不愿把关系搞砸,因为阿巴地区的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另外,巴基斯坦淡化在此次行动中的作用,也可能是为了避免恐怖势力向巴发动袭击报复。巴基斯坦主要城市从2日起已经大幅提升警戒级别,美国驻巴使领馆也于3日关闭。记者看到,伊斯兰堡因进城检查严厉,车辆明显减少。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2日强调美巴之间继续保持反恐合作非常重要。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巴方迄今没有指责美方在巴领土上采取空袭行动是个“积极信号”。
欧美多国警惕反弹
布伦南认为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是“战略性打击”,但这并不一定对“基地”组织形成致命打击。已被任命为下任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帕内塔2日也表示,虽然拉登已死,但“基地”组织仍然危险。
美国宣布击毙本·拉登当天,开罗机场就加强了戒备。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反恐专家迪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断言恐怖主义活动已经结束还“为时太早”,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苏伊士运河大学政治教授萨伯利强调指出,拉登之死与阿拉伯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反恐盟友,或许不会像以前那样倚重。
埃及《政事报》中东事务研究中心顾问哈西姆表示,以“基地”组织也门分支机构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近年来基本上处于各自独立活动的状态,其思维视角和行为方式较拉登时代更为复杂多变,加之近期中东地区普遍面临的政治局势动荡,今后的局面也将更加难以预料。
在美国宣布击毙本·拉登之后,欧洲一些国家担心早已在欧洲单独行动的恐怖分子会施以报复,纷纷加强安全防范。
英国首相卡梅伦3日在首相府主持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卡梅伦表示,英国将继续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紧密合作,应对来自“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恐怖威胁。不过,没有必要因拉登之死改变英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英国政府已命令所有驻外使馆检查安全保卫情况,并要求在海外的英国公民保持警惕。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警告说,不排除恐怖分子活动会反弹, 必须保持警惕。
欧洲一些机场和驻外使馆等也提高安保级别。据报道,意大利安全部门决定,对其在美国和巴基斯坦有潜在危险的机构加强安保。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