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新报:“非对抗自信”成中国外交新基调

2011-05-20 08:57:00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 非对抗自信 中国外交 新基调
[提要]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5月19 日文章,题:中国新安全姿态:非对抗自信

    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已抛弃其“低调”的国际战略,在推动其定义狭隘的国家利益方面变得越来越自信。

    评论人士常常拿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时的表现、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一事的严厉回应,以及去年它在朝鲜半岛、中国东海以及中国南海等安全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为例。北京从迄今为止温和的安全姿态转变为更加自信的姿态。

    不过,在过去几个月中,中国政府作出了艰难的努力,以缓解地区及国际担忧,并向邻国保证中国的和平意图。

    尽管中国变得更加自信,但事实是,它不太可能追求任何一种对抗东亚其他国家的战略。在未来数年中,非对抗自信很可能是中国安全政策的根基。

    非对抗自信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在战略层面,中国不太可能追求与地区其他国家的任何对抗。其重中之重仍然是国内经济增长。中国的精英层认为,他们需要个稳定的、和平的外部环境来进行国内经济现代化。几乎毫无证据表明,中国正在考虑或愿意牺牲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抗其他大国。

    中国决策者也知道,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并没有给予其优势来对抗该地区的任何其他大国。在二十年来努力稳固自己在该地区的立足点后,中国在东亚大体上仍是战略上孤立的大国。也许它并不高兴,但其领导人知道,在很长时期内它将必须忍受这点。中国的举棋不慎将只会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东亚的安全角色,并因此令中国认为的不利战略地位进一步恶化。

    同时,中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部分因为在其军事现代化的背景下,它可以承担这样做的后果,并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许多经济体的重要增长引擎。近年来,中国的海上执法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各种能力的增强诱使中国使用施压手段,并实行自信外交。

    自信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自信心本身的提升,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这带来了中国国民近年来民族主义情绪的明显高涨。

    中国的国内政治并没有对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实行任何有效抑制。官员也许担心,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作

    出的任何妥协或被认为是软弱的回应都可能被已经对腐败、房价上涨、社会不公及滥用权力感到不满的公民用来作为借口。

    中国形成了一种氛围,对于其公民而言,只有自信的姿态才是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尽管外界认为,中国去年在东亚接二连三地犯错,但是中国人自己也许会得出非常不一样的结论:中国紧张的地区安全环境是地区各国与美国勾结、挑战中国的安全极限的结果。

    清醒的中国分析人士发现,要公开讨论并提议进行中国安全政策现代化变得更加困难了。新的政治环境也明显地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力量对比。支持更强硬的政策路线的力量和机构在决策中取得了重要影响力。比如,各种海上执法机构利用国内政治氛围促进自身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为何近年来在海上领域变得更加自信。

    非对抗与自信很可能共同决定着中国在东亚的安全行动。在中国的安全政策中将存在许多相矛盾的信号:充分地表达良好意愿,同时在具体争端上立场强硬。不过,中国尽管一再展示自信,但是很可能将有所克制,不让紧张局势和冲突升级成为任何大规模的对抗行动。(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助理教授李明江)

解西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