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英首相向"蛀米虫"放狠话:"养不起就别生娃!"

2011-06-14 07:00:00     作者: 熙怡    来源: 《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蛀米虫 养小孩 纳税人 狠话 卡梅伦
[提要] 英国有300万个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工作,完全依靠津贴生活,其中有大约10万家庭有4个或更多的子女,有900多家庭至少有8名子女。 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公开呼吁那些存心靠救济金度日的失业者家庭不要再生孩子,别指望靠国家救济养活孩子。

热播剧《无耻之徒》海报。

  英国有300万个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工作,完全依靠津贴生活,其中有大约10万家庭有4个或更多的子女,有900多家庭至少有8名子女。

  本报讯 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公开呼吁那些存心靠救济金度日的失业者家庭不要再生孩子,别指望靠国家救济养活孩子。

  不能靠纳税人

  资助养小孩

  卡梅伦日前在接受英国国家独立电视公司(ITV)采访时表示,那些拒绝工作的家庭寄希望于纳税人能无止境地资助其生活方式的想法是错误的。

  卡梅伦在ITV“今日早晨”节目上表示,他希望能改变英国人的“价值观”,扭转在工党政府执政时期滋生的依赖文化。“作为首相,我最想带来的改变是培养这样一种价值观——如果人们作出对的选择,努力工作,挣钱养家,那么我们将回馈他们;如果他们作出错的选择,他们将受到惩罚。”卡梅伦说。

  自己有三名子女的卡梅伦表示,他理解那些辛苦工作的家庭对那些指望纳税人帮他们养孩子的父母的不满。

  10万领津贴家庭

  至少有4个小孩

  目前,英国政府用于支付失业、住房、身体残疾和子女供养费等各种社会津贴的账单总额高达1800亿英镑。

  英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领取津贴的英国家庭中有大约10万家庭有4个或更多的子女,其中有900多家庭至少有8名子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可以申请居住宽敞的保障房,还可以根据子女人数领取大笔津贴。而很多纳税人实际上住不了那些保障房。

  卡梅伦强调,英国政府正在收紧一个家庭可获得津贴的上限——从5万英镑削减至2.5万英镑。“我们希望能对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很多人对我说:等我们有了钱再结婚,等我们有能力再生孩子,等我们攒够了钱再买房。”“但是我也看到一些人没有责任感,他们住在保障房里,领着津贴,爱生多少个就生多少个。”

  (熙怡)

  反对党:

  不应削减津贴

  本报讯 不过,卡梅伦的言论受到反对党的批评,认为他歧视住保障房的人,并称他无权对民众的家庭事务指手画脚。

  工党一名发言人说:“我们听到首相在‘教育’民众是否应该生孩子。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在尽力增加工作机会方面,而不是急于削减各种津贴。那样做只会制造恶性循环,给英国家庭带来真正的打击。”

  工党议员保罗·布罗姆菲尔德说:“很多住保障房的人也在努力工作,向社会做贡献。完全否认他们的努力是错误的,与事实脱节。”

  去年10月,英国文化大臣亨特也曾公开呼吁不愿意工作的家庭养不起小孩就别生。他表示,资助越来越多的育儿津贴并非国家的责任。  (熙怡)

  300万英国家庭全家失业

  本报讯 英国目前的失业率为7.6%左右。

  据英国公共账户委员会的报告显示,英国有300万个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工作,占英国所有家庭的六分之一。有600万人处在无一个人工作的家庭中,其中包括430万成年人,和近180万儿童,领取津贴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令纳税人需要承担每年127亿英镑的重负。

  负责监控公共开支的英国公共账户委员会表示,英国每6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完全依靠津贴生活,其中五分之四的家庭没有一个人试图找工作。他们的生活活脱脱就是热播剧《无耻之徒》里的家庭一样。前工党政府一直试图让他们找工作,但收效甚微。

  英国国会议员理查德·贝肯认为,政府对失业人士的援助必须有的放矢,不能纵容那些“把社会保障制度当提款机”的人。

  264万人申请

  无工作能力津贴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有数以百万计的英国人安于完全靠救济度日的生活方式,英国新增的工作机会中,五分之四被外来移民得到。

  英国有264万人申请无工作能力津贴,这种津贴的金额比失业津贴高,而且申请人没有找工作的压力。英国一名政府顾问透露,申请人当中很多是酗酒之徒或者瘾君子,其中三分之二的申请人刻意逃避工作。

  (熙怡)

见习编辑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