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14:43:00 我要评论
党琦 王沛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巴拿马城7月2日电(记者党琦 王沛)目前正行进在东太平洋的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7月1日开始执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务。船长甄松刚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半年,他们将在太平洋中脊上寻找海底“黑烟囱”,争取发现新的热液硫化物区。
“大洋一号”科考船第22航次第6、7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说,“大洋一号”将开赴的海域位于太平洋中脊南部,国际上还没有在这一区域发现过活动的热液硫化物区,“大洋一号”希望在那里找到海底“黑烟囱”。
“黑烟囱”是海底热泉的喷口,位于海底热液硫化物区,状如烟囱,且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因而得名。海底“黑烟囱”及热液矿床的发现是海洋科学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热液矿床蕴藏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倪建宇说,寻找海底“黑烟囱”就好比站在十几层高楼的阳台上寻找地上的一根绣花针。他介绍说,此次第3、4航段,“大洋一号”已在南大西洋发现了两处新的“黑烟囱”;在第5航段,“大洋一号”于6月5日在海面以下2740米处捕获一条深海怪鱼,身长60厘米,状如巨型蝌蚪,疑似迄今未知的物种。这是我国首次从深海热液区捕获大型生物样品。
海底“黑烟囱”能帮助探索生命起源问题。倪建宇说,无光、无氧、高压、剧毒的深海热液区,称得上“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但这里却有一个无需阳光的“黑暗生物群”。地球早期也没有氧气,因此对洋中脊生态系统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探索热液区生物为什么在无氧环境下也能生存,进而反推地质历史上生物如何演化。
“大洋一号”是中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远洋综合考察船,目前船上共有船员30人、科考队员45人,其中包括4名女队员。据甄松刚介绍,第22航次科考任务共分9个航段,第1航段在西南印度洋,第2至5航段在南大西洋,第6至9航段在东太平洋。“大洋一号”目前刚刚结束在南大西洋的科考任务,经巴拿马运河前往东太平洋,并于6月26日至30日停靠巴拿马巴尔博亚港,完成物资补给和人员调换。这是“大洋一号”首次停靠巴拿马。
记者看到,船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各实验室中桌椅、沙发均陈旧简陋。据介绍,每个航段持续40天,而出海20天后,船上便没有了新鲜蔬菜。平日早就扔进垃圾箱的腐烂蔬果,队员们削掉外面一层继续吃。然而,就是这艘船,为中国海洋科考立下无数功勋。从1979年世界上首次发现海底“黑烟囱”至今,全球已报告160余处“黑烟囱”,而中国寻找“黑烟囱”只有6年,却已找到10余处,占全球总数的近10%,可谓进展神速。
“大洋一号”于2010年12月8日离开广东,执行第22航次科考任务,计划于今年12月18日返回青岛。这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远洋科考任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