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7 06:47:00 我要评论
杨舒怡 来源: 北京晨报美国老兵艾伯特·布朗曾挺过了二战中日本军队对战俘最残酷的虐待,在日本投降日的前一天,也就是14日,老人辞世,享年105岁。
布朗是“巴丹死亡行军”最年长的幸存者,他当年所属那支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向日军缴械的大约7.8万人美菲联军队伍中,1.1万人倒在徒步穿越丛林的路途中,2.6万人抵达战俘营后两个月内受虐而死。
“英雄,遭到遗弃”
14日,美国伊利诺伊州纳什维尔一家养老院内,布朗合上眼睛。提起这位老人,一些熟悉二战历史的人立刻想到关键词:巴丹。
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陆军着手进攻菲律宾,与美菲联合守军交战。驻扎在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美菲部队抵抗4个月,缺乏援军和补给,1942年4月9日向日军缴械。
这场日军击败美军的“巴丹血战”异常残酷,记述在不少历史书中。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更残酷:日军押送7.8万名战俘前往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除初期给予少许食物,大部分时间禁止战俘获取任何饮食,以致1.1万人死于途中。
在西方文字记录中,这是二战中最残酷的事件,获称“巴丹死亡行军”或“巴丹半岛死亡之旅”。
布朗幸存,与作家凯文·穆尔合作撰写《太平洋战争中遭抛弃的英雄:一个男人的真实故事》,详细讲述当年苦难。
“悲伤,难以言表”
布朗1905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在巴丹被俘时37岁。2007年巴丹死亡行军幸存者年度大会认定,巴丹是仍然在世的最年长幸存者。
他的孙女苏珊·恩格尔哈特告诉美联社记者,祖父几十年来不忍回顾当年所受折磨,直到大约15年前才鼓起勇气记述那段经历。
美菲联军当初因饥饿选择投降。然而,日军先是强索财物,后来在押送途中禁止战俘获取任何饮食或医药。酷热的丛林中,战俘如果寻找水和食物,即遭日军刺刀刺杀或开枪处决;不慎摔倒或因饥饿倒地,同样遭刀刺、枪击或砍头……
“读着死亡行军和菲律宾状况的故事……悲伤难以言表,”恩格尔哈特说。
“存希望,不放弃”
布朗1942年4月至1945年9月中旬待在那处战俘营。他高中时代擅长棒球、橄榄球、篮球和田径,体格健壮;关押期间体重减少36公斤,降至45公斤。
面对众多战友相继死去,布朗没有放弃。他在帆布包内衬里藏了一小截铅笔和一个便笺本,记录下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
“存希望,不放弃,不管形势看似多么黯淡,”穆尔评价布朗,“活下去就能找到明天的新希望。”
退伍后,他近乎全盲,背部和颈部有伤,受疟疾、痢疾、登革热等十多种疾病侵扰,无法再从事牙医的工作。
一名医生诊治后断言布朗身体状况太糟糕、难以活过50岁,建议他“及时行乐”。
布朗没有放纵自己,而是搬迁到加利福尼亚州,重新就读大学,后来向多名好莱坞明星出租房地产,与以西部片中“硬汉”形象闻名的约翰·韦恩成为好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