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10:03:00 我要评论
黄培昭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眼下在埃及,袭击以色列驻埃使馆的事件仍在持续发酵,由此引发的埃及与以色列关系走向等问题引人瞩目。中东媒体认为,埃以关系已坠入低谷,势将对中东局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埃及和以色列历史上是一对老冤家。4次中东战争,埃及都是主力参战国,跟以色列打得不可开交。加之冷战时期,美苏两霸各支持一方,将埃、以分别视为其争锋中东、博弈世界的战略倚重对象,致使双方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两国才在美国的竭力斡旋下收敛兵戎,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前总理贝京以超凡的勇气签署《戴维营协议》,开启了中东和平的第一扇大门,埃及因此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
然而,埃以媾和后关系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两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冷和平”状态,双方交往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官方层面上,甚至高层的官方互访也不多,就老百姓而言,大量埃及人对以色列依然充满敌视,心中仍存在着巨大的认可障碍。尽管如此,在美国的诱压下,同时也是出于得到外援、发展本国经济、改善生存环境、扩大外交影响力等多方考量,作为美国在中东盟友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一直坚定奉行温和的对以政策,这在客观上为以色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今年伊始,埃及政局骤变,其对外政策重新洗牌。譬如新政府一上台,就在强大的民意要求下,宣布开放穆巴拉克时代一直关闭的埃及与加沙间的拉法边关,并与长期不睦的伊朗改善关系,而对以色列则采取疏远策略。埃及现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与前政权划清界线,二是想在地区事务,尤其是在促进巴内部和解中发挥作用,以凸显其地区大国地位;三是彰显独立的外交风格,即不跟在美国和以色列后面亦步亦趋。
中东媒体认为,这次袭馆事件,是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后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的表现。在民怨沸腾的背景下,埃以间维持了30多年相对稳定的局面被打破。其直接后果之一,是挤压了以色列原本就十分逼仄的外交和战略空间,恶化了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安全屏障”丧失殆尽。加之频频向以色列“发难”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访问埃及,大有与埃及联手夹击、“合围”以色列之势,这使以色列的周遭环境愈加恶劣,以色列媒体用“政治海啸”形容其处境,甚至担心会被拖入全面战争泥潭。
中东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埃及是举足轻重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又是阿以冲突中极敏感、重要的一方,因此,袭馆这起两国自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不仅局限于双方范畴,它势将波及和辐射到整个中东地区,甚至牵动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神经。而美国绝不允许事态恶化,更不会容忍滑向战争边缘。事实上,美国这次向埃及施加了很大压力,使受困犹太人被成功营救。
鉴于埃及国内56%的民众要求取缔作为埃以关系基石的《戴维营协议》,因此可以说,埃及官方今后仍不可能与以色列走得很近。从这个意义上说,埃及未来的外交取向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内向性和自顾性,这虽然迎合了埃及国内民众的诉求,但也会影响其发挥应有的大国作用,而巴以和平进程由于埃及政策的前后不一,很可能少了一个有力的“推手”。(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首席记者 黄培昭)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