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01:14:00 我要评论
来源: 环球时报中国17日宣布将扩大在印度洋的海底勘探活动,意外地被印度媒体视为“来自中国的反击”。就在几天前,印度坚持与越南合作,到有争议的南海区域开采石油,并“蔑视”中国的外交抗议。两起本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事情在一些印度媒体看来,却成了拳击比赛中攻防的一个回合:印度插手“中国南部的海”,中国就要派军舰进入他们的后院——“印度的洋”。其实,印度洋本是一个面积7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水域,周边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印度人眼里,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就是印度的后院,“外人入内”很敏感。《印度时报》19日称,海洋已成为印度和中国竞争的“新战区”。印度最近针对中国的动作不少,本周它还与蒙古进行联合军演,也被认为是“眼睛盯着中国”。它到底想做什么?香港《亚洲时报》的分析认为,“印度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要刺激中国的”,是对中国一种战略威慑。但印度《德干先驱报》认为,新德里正在制造一些难以理解的“季节性瘙痒”刺激北京,进而提升自己的嗓门。
中国对印形成“冲击波”
印度报业托拉斯18日报道称,就在中国和印度因为印方计划在越南提供的南海海域勘探石油发生外交争端后不久,中国周六宣布计划扩大其在印度洋海床的矿藏勘探。国际海底管理局也已经批准中国开采金属硫化矿石的请求。报道认为,这一举动给印度敲响警钟,印度海洋情报理事会称,这一合同将给予中国以借口,使其能够在“印度的后院”驶入军舰。
印度《经济时报》说,中国到印度洋找矿的动作令印度惊讶,中国的民用举动中将存有安全隐患,中国可以在印度的后院进行海底测绘,也可以派军舰到这一区域。
《印度时报》19日称,印度和中国在海上摆开阵势,海洋已成为印度和中国竞争的“新战区”,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文章认为,中国到印度洋找矿的举动对印度政府形成冲击波,印度也得到国际海底管理局对许多块海域进行勘探的授权,但印度没有采取具体行动,相当一部分海域的勘探权被收回。印度无法阻止中国在印度洋取得采矿权,尤其是在印度忽略了自己的特许权的情况下。
在印度的各网站上,网民对这一消息的情绪尤为激烈。署名卡罕的印度网民在《印度时报》网站上留言说:“要给所有的官员宣判叛国罪!印度需要更加激进,要在空中、陆地、太空、网络、电子、情报和海洋领域扩大军事能力!”还有网民说,印度应该认真考虑与西太平洋地区和印度东部沿岸地区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进行深刻和慎重的磋商,因为印度不能,也不应该单独对付“巨龙”。
印度“周末领导者”网站的文章说,作为“奴性外交”的一部分,印度已经容忍了所有来自中国侮辱和嘲弄——中国在北部边境的挑衅,与巴基斯坦发展军事关系,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坝等,更有甚者,印度已经放弃斯里兰卡,将它交到中国霸权的手中。文章呼吁“让印度的外交政策变得更有进攻性”。
中国的南亚问题专家胡仕胜认为,这两件事情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中国在印度洋海底探矿在先,是获得国际组织批准的,而且是在公海上进行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在各大洋底勘探矿藏感兴趣,并且根据各自技术能力努力实施这样的计划,而国际组织对这种勘探活动采取开放性的态度,谁都可以申请。
“如果美国在那里探矿,印度又会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胡仕胜提出这样的疑问。他说,更何况,美国在印度洋恐怕不止探矿那么简单,它的舰队长期驻扎在那里。他认为,印度媒体热炒这件事情,是因为中国因素在印度媒体上一直是最大卖点。
事实上,联合国的机构7月就批准了中国在印度洋找矿的申请。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联合国属下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7月19日批准了中国和俄罗斯要求勘探多金属硫化矿的申请,这是首次有国家提出这类申请。中国获得第2个领海区域之外的海底区域采矿权,该区域位于非洲大陆与南极洲间的西南印度洋脊(海底山脊)处,中国将在该区域海底开采多金属硫化矿。中国2001年获得第一个领海外的海底区域采矿权,位于东北太平洋夏威夷与北美大陆之间,是前不久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试验地点。
从地图上看,中国在印度洋获得的这片勘探区域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离印度很遥远,更不会与印度产生什么领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争议。那片海域唯一与印度扯上关系可能是它是“印度洋”里的一块地方。
但在一些评论中,“印度洋”不属于印度,与“南中国海不属于中国”诡异地被画上等号。
美国“寻找真相”新闻网站题为“印度-越南VS中国-斯里兰卡”的文章称,世界是平的,边界是融合的,中国能在印度洋的国际水域进行勘探,就没有权利质疑世界其他地区任何类似的勘探。如果中国仅因南海以中国命名就宣称其在南海的势力范围,那印度就能声称整个印度洋都是印度的。文章还声称,中国试图通过在缅甸、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发展港口以包围印度,“既然中国在印度周边施展了如此多的影响力,印度有权利加强和越南、日本的经济、军事合作。”
印度“深思熟虑刺激中国”
中国外交部19日再次重申中国对印越联合到南海进行油气开发的立场,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公司在中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
一些外电认为,中印最近的争吵已经让两国的地缘竞争关系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说,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正在被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击垮。加拿大《环球邮报》称,中印这一争端具有重大影响,目前的世界形势是:华盛顿依赖印度海军以制约中国海军的崛起,印度担忧中国“珍珠岛链”战略对其实施包围,而中国则担忧美国为限制北京对近邻施加影响而实施遏制战略。
《日本时报》说,印度拒绝中国是正确的行为,现在印度应该同地区国家建立可靠的战略伙伴关系,防止中国地区统治地位的形成。
“非常明显,印度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要刺激中国的。对印度来说,越南是一个独特的战略选择,可以让北京体会到印度面对中巴关系时的五味杂陈。这种类比几乎是现成的,因为印度会从其他涉足南海问题的东南亚国家那里,从日本那里,得到认同——就好像中国会从围绕印度的那些东南亚小国得到认同一样。”香港《亚洲时报》的评论说。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评论说,印度找上越南,与中国找上巴基斯坦类似——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按照这一逻辑,印度媒体这几天呼吁与美国联手声音突然增多。《印度斯坦时报》说,中国正在逐渐强化海洋问题上的立场,面对北京的强势发展,美国应该大力支持印度和平崛起。《印度时报》则说,中国从2007年以来开始实施的强硬手段让美国、印度等很多国家感到很“头疼”,北京的对外行动刺激了“新德里和华盛顿加强了在东亚问题上的对话”。
但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印度挑起的这次特殊的争吵为不必要的“刺激”。报道称,媒体对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获越批准”在南海争议海域开采油气资源消息的“泄露”,只是用来“点缀”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问河内行程,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政策泄露”。然而,这个“泄露”没必要地使得该地区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动机更多地是想刺激中国,而非涉及能源安全问题。
印度洋是印度的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处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的包围之中,总面积74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南北最长10460公里,东西最宽处9655公里。
但印度对这块广阔的水域却有特殊的敏感。“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这在很多印度人看来自然而然。被称为“印度海权之父”的潘尼迦50多年前就提出,印度的前途不取决于陆地的边境,而取决于从三面环绕印度的广阔海洋。他说,至少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印度人一直在印度洋上处于主导地位,而独立之后,印度一定要站出来肩负起印度洋和平安全的担子,否则,印度的前途就只有俯首听命于任何夺得印度洋霸权的国家。
潘尼迦还宣扬印度为捍卫海权要抛弃和平精神。他说:“非暴力当然是一种伟大的宗教教义,但是那种教义,在印度拒绝跟释迦牟尼走的时候,就被丢开了,印度的精神向来就是积极肯定,而且在必要时,不惜以武力去肯定正义的精神。”
据胡仕胜介绍,印度的版图像一头牛一样一头扎进印度洋,印度领土最南端恰好位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鉴于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印度人的印度洋情结由来已久。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洋就成为大英帝国统治下印度的“内湖”。印度独立之后一直对印度洋拥有宏伟的战略构想,控制和主导印度洋。冷战期间,这种战略构想没有得以实施。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这样的战略抱负。
还有分析认为,印度对中国进入印度洋勘探矿藏的紧张,源自它与中国对比时产生的焦躁。《纽约时报》的文章说,这仿佛成为印度国内的一个怪事——印度人习惯于将中国看做衡量印度经济发展的标尺,印度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中国的一切,尽管和中国这个近邻一直关系并不大友善。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就是想为之奋斗到的那个模板。(记者 郭西山 李勇 孙微 段聪聪 郝文 王晓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