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美国“最富”阶层五大真相:贫富差距高于中印

2011-10-14 10:32:00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1980年;美国劳工部;中印;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社会财富;最富;美国富人
[提要] 美国纽约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三周了,目前运动已经蔓延到了美国的几百个城市。抗议者们自称“代表社会的99%”来抗议美国1%的那些最富有的人。

  国际在线消息:美国纽约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三周了,目前运动已经蔓延到了美国的几百个城市。抗议者们自称“代表社会的99%”来抗议美国1%的那些最富有的人。

  示威者抗议政府目前的一些政策,他们认为这些政策导致了不公平的税收、工作公共项目的消减和过度雇佣,正是这些因素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的财富分布又是怎样的呢?美国一家网站揭密了美国“最富”们的五个真相。

  真相一:美国1%的最富有的家庭拥有全部私人财富的34.6%,以及全部金融财富的42.7%。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沃尔夫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80%的美国中下层民众仅拥有社会总财富的15%,其金融财富仅占全社会的7%;其中占美国人口40%的下层民众(约1.2亿人)仅拥有社会财富的0.3%。

  造成财富的分配不均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富人们的“财产继承”,日益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均也是原因之一。在1982年,美国1%的最富人群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12.8%。到2006年已经升至21.3%,如今,这个1%的富人群体每人每年平均拥有130万美元的收入,而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是每人每年3.3万美元。

  真相二:相比于其它的国家,研究显示,美国贫富差距现象要比印度、中国严重。

  各国的收入分配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数值越趋近于0,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则财富分布越不平均)。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是0.45,伊朗是0.44,中国是0.42,印度是0.37,而这一系数要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所有的欧洲国家高得多,瑞典的基尼系数最低,只有0.23。

  在19世纪的60年代,美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35,几十年来,它一直在攀升。

  真相三:2010年,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299个公司CEO的年平均报酬是1140万美元,这要比中等收入的美国工人的薪金(33190美元)高出343倍,而在1980年,他们的年平均收入只是普通工人的42倍。

  美国劳工部和国会产业组织在一个名叫“执行官收入跟踪”的网站上对董事长们的收入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299个公司的CEO们每年的收入总和是34亿美元,这些钱可以给102325个美国人提供就业工资。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社会学家比尔·多姆霍夫认为,这些CEO的工资水平如此之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定工资,董事会的成员是CEO们自己的人马,他们会制定CEO们想要的报酬。

  真相四:在1979和2005年间,1%的美国“最富”们的税后收入增加了176%,而20%的下层民众只增加了6%。在1990至2005年间,通货膨胀调整以后,联邦最低工资购买力下降了9.3%

  2007年“预算和政策优先中心”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所披露的上述数据反映了美国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的事实。报告还指出,税收政策确实对富人有利。根据多姆霍夫的研究,工会组织日益减弱的影响力和社会福利支出的下降等其他一些因素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真相五: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清楚美国财富分配不均的实际情况,但他们都认为财富分配应该要比他们所想象的更平均才对。

  2010年,哈夫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和杜克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丹·阿雷利对5522名美国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收集了他们对国家财富分配的意见。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占美国人口20%的富人们拥有60%的社会财富(事实上他们拥有社会财富的85%)。受访者还认为占美国人口40%的底层民众拥有社会财富的8%到10%(他们实际上只持有社会财富的0.3%)。

  受访者们表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财富分配是这20%的“最富”人群占有30%到40%的社会总财富,而让40%的底层民众拥有25%到35%的社会财富这一数字将是目前这些民众实际拥有的社会财富值的1000倍左右。

马震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