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6 08:10:00 我要评论
来源: 现代快报10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右)、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左)与纽约曼哈顿区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通报案情 新华社/法新
伊朗总统内贾德
11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一桩惊天大案,美籍伊朗裔男子阿巴布希尔被控受到伊朗精锐部队圣城军的指令,雇佣墨西哥毒贩暗杀沙特驻美大使朱拜尔。这一消息传出后,除了伊朗坚决否认外,来自各方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质疑者认为,伊朗没有动机刺杀沙特驻美大使,刺杀只会损害伊朗的利益。
现在,美国官员说,一家网站公布的一份外交电报也许可以解释伊朗密谋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动机。
阿巴布希尔
案情爆发
一笔汇款让美国咬定伊朗策划暗杀
当伊朗圣城军秘密账户上的10万美元汇至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秘密账户上时,美国政府官员开始指责伊朗企图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这听起来有些奇怪。
一个名字让美国官员倒吸一口凉气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一个名字的出现让美国政府中的一些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名字就是阿卜杜勒·礼萨·沙阿莱,他是伊朗圣城军的高级官员,与伊拉克5名美军士兵被杀事件有关。
2007年1月20日,沙阿莱带领伊拉克萨德尔民兵组织成员化装成美军和伊拉克政府军士兵,开一辆白色汽车冲进了卡尔巴拉省政府大楼。他们打死了5名美军士兵,打伤3人。这次大胆的袭击之所以名气这么大,是因为后来伊拉克政府将一些参与袭击的人无罪释放了。
美国军方发现了一份22页的备忘录,详细记录了萨德尔民兵组织对那次行动的准备情况,以及他们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分支圣城军的联系。美国财政部官员最后认定沙阿莱为最终的决策者和双方的协调人,他负责在伊朗境内的基地训练萨德尔民兵组织成员,并将他们送回伊拉克进行袭击。
54岁的沙阿莱还给萨德尔民兵组织提供了大量的C-4炸药、122毫米火箭炮以及推进式榴弹炮和迫击炮。根据财政部的报告,美国政府对其个人实施了制裁。
美国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谈到这次的调查时说:“圣城军是伊朗支持恐怖分子、策划袭击的臂膀,美国政府知道很多圣城军过去的类似行为,而且其中不少就是沙阿莱经手的。这次的暗杀计划其实一点也不令人吃惊。”
11日的指控将伊朗圣城军多年来的行径第一次公之于众。美国众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说:“与‘基地’组织甚至任何一个恐怖组织相比,圣城军手上沾的美国人的鲜血更多。有政府的撑腰,圣城军比任何一个恐怖组织机构更完善,得到的支持也更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杀手,也有足够的能力采取行动。”
选中窝囊废表哥代理暗杀
阿巴布希尔是沙阿莱在美国的表哥,他和沙阿莱在伊朗的巴赫塔兰(以前的克尔曼沙)从小一起长大,20世纪70年代末,阿巴布希尔移民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今年,56岁的阿巴布希尔流年不利,一系列的生意失败加上婚姻的破裂,使他决定返回伊朗生活。沙阿莱正好在寻找报复伊朗两个主要敌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代理人,他看中了阿巴布希尔,而报复的目标是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朱拜尔。
美国官员说,沙阿莱希望阿巴布希尔凭借他在得克萨斯州的关系与墨西哥毒贩接上头,他希望让墨西哥毒贩绑架朱拜尔。但是计划后来演变为在华盛顿刺杀朱拜尔。
目前还不清楚沙阿莱对他表兄在美国的生活了解多少,如果他了解得多一些的话,也许就不会选择阿巴布希尔做他的代理人了。一个汽车经销商成功地完成一起复杂的跨国恐怖谋杀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阿巴布希尔将被控告共谋谋杀外国官员和共谋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等罪行,不过他的律师在法庭上说,阿巴布希尔不会认罪。
阿巴布希尔以前的几个朋友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窝囊废。沙阿莱可能没听到过,或者根本不关心。另一方面,一名美国官员则说,用阿巴布希尔搞谋杀简直是“暴殄天物”。
花钱买凶买到了美国的线人
据悉,阿巴布希尔告诉沙阿莱,他能够联系到墨西哥毒贩,于是沙阿莱就给了他几千美元让他重返美国,接着他去了墨西哥。
当阿巴布希尔试图联系墨西哥的黑社会时,阴谋就曝光了。美国官方说,阿巴布希尔相信自己一个女性朋友的侄子是墨西哥贩毒集团泽塔斯的成员,但实际上,他那位女性朋友的侄子是美国缉毒局的线人。
“海湾卡特尔”和“泽塔斯”一直是休斯顿缉毒局重点打击的两个贩毒集团,过去两年内,休斯顿缉毒局已经在两大贩毒集团高级成员中成功安插了数名线人,有些线人能够直接接触到贩毒集团的领导层。
5月24日,阿巴布希尔从得克萨斯去了墨西哥的雷诺萨会见那名线人。根据线人的汇报,他对线人说出了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的计划,并询问线人会用什么样的炸药。
7月份他们又在墨西哥会面了两次,阿巴布希尔向线人提到了自己的表弟,说自己表弟是被美国政府通缉的人。
阿巴布希尔说:“我的表弟背后有政府的支持,他可不是自己掏腰包支付你的酬金。”
阿巴布希尔说,他告诉表弟他还需要“15个”,也许指的是15000美元。“第二天早晨,他们派来了一个小伙子,你知道,那是为他们工作的人,那小伙子像个上校,他带给我一个信封。”
阿巴布希尔口中的上校是吴拉姆·沙库里,沙阿莱的副手。阿巴布希尔和沙库里的谈话用的是暗语,他们用“购买雪佛兰”指代暗杀计划。
阿布巴希尔最终在美国纽约被捕,他被墨西哥拒绝入境后就转飞了纽约。被捕后,他还给沙库里打了电话。电话是这样的:
沙库里说:“买它,买它。”
“买它?好吧。”阿巴布希尔回答。
“买它,是的。买下一切。”沙库里说。
汇款账户让美国锁定伊朗圣城军
通常情况下,缉毒局和财政部与反恐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但是这一次,这两个机构都卷入了反恐行动。首先是缉毒局发现美籍伊朗裔男子阿巴布希尔频频与他们安插在贩毒集团内部的线人联系,还进行了多次会面,然后财政部发现,阿巴布希尔通过秘密账户向那名线人支付了10万美元。
美国官员声称,他们之所以确认圣城军卷入此事,是因为财政部监控到,给线人汇款的海外账户正是伊朗圣城军的秘密账户,圣城军很久以前曾多次通过这个账户组织海外行动。一位情报官说:“我们相信,这些消息是确实可信的。”这位情报官还表示,从其他技术部门得来的情报可以确认,暗杀阴谋不是阿巴布希尔的个人行为,其背后黑手就是伊朗圣城军。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让喜欢吸食大麻的阿巴布希尔来干这样的事根本不靠谱,他的暗杀计划实在是太“外行”。但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13日表示,阿巴布希尔和第三方的交易十分老练,如果不是错误地找了美国的线人当杀手,暗杀可能已经成功了。
动机探寻
一封电报表明
伊朗有暗杀动机?
消息传出后,伊朗坚决否认,称这是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伎俩。伊朗这么说的理由是,他们没有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动机,因为这样的刺杀只会损害伊朗的利益。但是一份电报的出现也许可以解释伊朗为何要暗杀沙特驻美大使。
沙特驻美大使曾要求美国打击伊朗核计划
这份电报发出的日期是2008年4月20日,由本次暗杀未遂事件的受害者、沙特驻美大使朱拜尔发给美国驻利雅得外交官中的3号人物。电报转达了沙特国王要求美国打击伊朗核计划的要求,朱拜尔在电报中说:“他希望你们斩断蛇头。”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13日说,这份电报可以解释伊朗为什么要暗杀朱拜尔,这是明显的报复行为,而且,暗杀会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罗杰斯还表示,这份电报只是伊朗圣城军卷入暗杀阴谋的众多动机之一。
罗杰斯说:“我相信,电报只是动机之一,朱拜尔是受到伊朗抨击最严重的人之一。”罗杰斯表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关系紧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现在伊朗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采取行动了”。
和罗杰斯的言之凿凿不同,一名联邦执法官员表示,美国政府仍在试图确认,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伊朗圣城军策划这次暗杀。这名官员甚至表示,这份电报本身的真伪还无法确定。
伊朗圣城军威胁一直存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朗圣城军的威胁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胡安·萨拉特是布什任总统时期的副国家安全顾问,主要负责反恐事务。他说:“我们和伊朗在美洲大陆上已经较量了不止一天了。这一次我们很幸运,因为这个暗杀计划过于轻率,执行不当。但是另一方面,我不认为这次事件可以让我们沾沾自喜,可以对伊朗的行动能力放松警惕。”
迈克尔·雷特今年刚离开美国反恐中心主任一职,他在去年9月对参议院说,他认为伊朗政府一直在背后支持黎巴嫩真主党,这种支持让后者有能力在美国发动袭击。
当被问及如果以色列和伊朗开战,美国是否将遭受更严重的恐怖威胁时,雷特的回答是:“是!”
美国企业研究所专门研究伊朗革命卫队的专家阿里·阿尔佛内赫说:“一般情况下,黎巴嫩真主党不会在境外进行军事行动,但有伊朗革命卫队的顾问和代表在旁怂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圣城军一直就是伊朗革命卫队自己的海外行动部队。
早就怀疑伊朗要袭击美国本土
对于伊朗可能袭击美国本土的怀疑已经持续了多年。2002年到2006年间,布什政府起码驱逐了6名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官,理由是他们从事间谍活动,他们在摸查纽约市内的地铁线路。
参议员楚克·舒默2004年说过:“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偷拍地铁午夜工作的流程有什么用。如果我们想要继续相信伊朗会在反恐事务上和我们合作,我们现在就要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
美国升级对伊朗压力
目前,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伊朗的压力。奥巴马总统13日表示,伊朗卷入谋杀事件的证据比较充足,他打算寻求对伊朗进行制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当天也表示,美国外交官已经与伊朗外交官进行了接触,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美国的不满。由于美国和伊朗并无外交关系,美国是向纽约的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表达了意见。
背景深挖
伊朗为核科学家遭暗杀报仇?
7月23日,一名伊朗科学家在德黑兰的家门口遭到枪杀,这已经是两年内第3名被暗杀的参与伊朗核计划的科学家。
一个星期后,伊朗圣城军一个秘密账户给一名“墨西哥毒贩”汇去了10万美元,这笔钱目前成了伊朗卷入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主要证据。
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展开暗杀行动,这很可能是一种巧合。但即使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府的指责是正确的,这也只是美伊两国多年“暗战”的延续,当然,这场“暗战”中,美国还有一个盟友以色列。
美国默许以色列暗杀伊朗核科学家?
“伊朗人绝对相信美国和以色列早已对他们开展了一场秘密战争,”哥伦比亚大学伊朗问题专家加里·西克说,“很明显,他们是对的。”
和许多专家一样,西克对这次的“暗杀阴谋”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阴谋的主角阿巴布希尔只是一个汽车经销商,不太可能成为圣城军的代理人,作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重要分支,圣城军对人员的选择十分严格,阿巴布希尔根本不够格。
不过他又说,作为伊朗核计划的监管部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被谋杀的科学家联系紧密,他们一定会寻机报复,在华盛顿策划一场谋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2010年1月,伊朗强硬派宗教领袖阿拉摩尔霍达曾经表态:“谋杀伊朗科学家的行为就是敌人对伊朗发动的全面战争,我们必须掌握敌人对我们的攻击程度,然后给予相同程度的防御和反击。”
大多数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是以色列在美国的默许下暗杀了那些伊朗科学家,冷战结束后,这是很罕见的血腥事件。
当然,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美国一直指责伊朗给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武装分子提供威力强大的爆炸装置。除此之外,美国还相信伊朗于1983年策划了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和海军军营的爆炸事件、以及1996年在沙特阿拉伯克巴尔的美国空军人员遇袭事件。事实上,自从伊朗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一直小动作不断。
美国绞尽脑汁阻止伊朗核计划
近年来,以色列和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阻止伊朗对核武器的研究。美国中情局推出一个“人才外流”计划,引诱伊朗核研究人员叛逃西方,但是这个计划也遭遇过尴尬事件。
2010年,一个已经叛逃的核科学家沙拉姆·阿米里突然返回了伊朗,不过阿米里也许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在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后,他随即被投入监狱,罪名是叛国罪。
为了阻止伊朗的核研究,美以两国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利用Stuxnet蠕虫病毒对伊朗的电脑系统进行了破坏,成功地阻止了他们对铀的提炼。
鲁伊尔·马克·格乐奇特1985年-1994年之间供职于中情局,专门对付伊朗。他说,这样的小冲突司空见惯,但是伊朗的宗教领袖往往把这些小冲突看得很严重,他们把美国当作大魔鬼,以色列是小魔鬼。美以的一举一动都在企图颠覆伊朗。
伊朗接受“软战争”概念
不过,自从2007年默罕默德·阿里·贾法里被任命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来,伊朗官方开始改变了对这些小冲突的看法。他们开始接受伊朗与西方进行“软战争”的概念,把斗争的重点放在抵御西方的文化入侵上。
伊朗一直与沙特争夺中东领导权
至于沙特阿拉伯,一直在中东地区与伊朗争夺领导权,敲打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这次暗杀其驻美大使的阴谋疑点多多,但是美国和沙特情报机构相信,5月份沙特驻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外交官被杀一事百分之百是伊朗圣城军所为。
加州大学伊朗问题专家雷萨·阿斯兰说,如果伊朗是为了打击沙特阿拉伯,这次的做法显然过火了,因为在美国的国土上暗杀沙特外交官,就等于把美国当成了和沙特同等的攻击目标。
格乐奇特说,他倾向于接受政府公布的案情,他看到了这场暗战中敌意的升级。他说,如果司法部是正确的,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前景眺望
奥巴马发出动武信号?
奥巴马13日坚持认为,伊朗应该对企图暗杀沙特驻美大使一事负责。但他没有意识到,一旦伊朗承认是暗杀主谋,他将面临“对伊朗的史上最难制裁”。
当然,这个“史上最难制裁”会包括石油禁运和封锁,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不过,这样的制裁可能很难获得各方支持,从而导致最终流产。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是伊朗的中央银行,通过制裁伊朗中央银行可以掐断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能力。但问题是,这样的制裁升级行为会被视作“战争行为”,从而遭致一些与伊朗贸易来往较多的国家的反对。
当然,美国的盟友会追随美国孤立伊朗,事实上,英国和法国已经这样做了,他们呼吁采取行动,惩罚阴谋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行为。
有人猜测伊朗的举动是对美国默许以色列暗杀伊朗核科学家的报复,但是没人能证实伊朗核科学家之死背后有美国的影子。即使真有其事,和刺杀核科学家相比,刺杀外交官的行为更能引起各国的不满。
据悉美国和伊朗已经进行了接触,结果如何尚不得知。不管暗杀阴谋的细节如何,奥巴马都处在一个困难的境地,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下,他必须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巴马言辞强硬,坚持伊朗必须“付出代价”,“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通常意义上来讲,奥巴马的这番表态是美国要采取军事行动的信号。
快报记者 潘文军 编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