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09:57:00 我要评论
任芊 来源: 国际在线国际纵横:罕见洪灾重创东南亚 多国下调经济指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任芊):今年7月开始的特大洪水灾害给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多国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随着洪水形势的日益严竣和范围的持续扩大,这场蔓延东南亚旷日持久的洪灾已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其对该地区经济造成的冲击已经显现。在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这场水灾如果不能较快得到缓解,东南亚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泰国是这场洪灾的漩涡中心。肆虐泰国三个多月的洪灾目前已经造成356人死亡,2人失踪。另有至少11万多人被迫住进国內1700多个临时收容中心,泰国劳工部估计,约有65万劳工因此失去了工作和收入。
洪灾给泰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仍无法估量。泰国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蓬兴表示,这次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将超过40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8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在洪灾中受到影响的各工业区和企业带来的连锁效应而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如果洪灾真的蔓延到曼谷市区以及经济中心的话,预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每个月1200亿泰铢(合人民币240亿元)。
泰国工业协会主席帕勇萨表示,此次洪灾给汽车工业、汽业零配件业、家电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等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目前洪灾已经完全淹没泰国中部的7个重要工业园区,初步估计的损失额将达到3000至4000亿铢(约合人民币600至800亿元),而今后可能继续造成的损失还要取决于此次洪灾将持续的时间。
罕见的大范围水灾还吞噬了大片农田。泰国政府一位官员表示,泰国内已有大约100万公顷稻田受洪水侵蚀,受灾面积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1/10。泰国商业部说,预计该国全年生产2400万至2500万吨稻米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另据泰国商业部初步预测,泰国55个府累计超过80万公顷其他农作物也被洪水冲毁。此外,洪水还导致许多渔业和家禽养殖场被毁,给泰国制造业以及旅游、会展等服务业也带来一定影响。
事实上,几乎整个东南亚地区今年均遭遇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除泰国外,柬埔寨、菲律宾、越南和老挝也发生了严重水灾。据柬埔寨国家救灾委员会公布的数字,过去两个多月,柬埔寨的洪水灾害已使全国18个省市的150万人口受到影响,247人死亡。此外,还有近60万公顷农田被淹,1000多所学校被迫停课,约2500公里道路不同程度受损。
菲律宾全国减灾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台风“纳沙”“尼格”已造成102人死亡,39人失踪,数万人因洪水还未消退仍无法返回家园,暂住在避难所。由于台风横扫吕宋岛北部的多个农业大省,造成农业和财产损失高达150亿比索(约合3.44亿美元)。
此外,持续强降雨还导致老挝至少23人丧生,6万多公顷农田被毁。除了处于湄公河上游的泰国和老挝外,暴雨引发的湄公河水位上涨也影响到下游地区。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发生数年来最为严重的水灾。水灾冲毁6000多公顷稻田,造成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8人死亡。
洪灾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而且让整个东南亚的经济陷入困境。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被迫放慢步伐,多数国家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指标。
泰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受洪水影响,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被拉低约1至1.7个百分点。菲律宾政府宣布,将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为4.5%至5.5%和5%至6%,菲政府同时还将今年出口增长预测下调为5%,进口增长预测自下调为13%。
柬埔寨副首相兼财经部长吉春表示,在美国和欧盟经济形势不稳定以及国内特大洪灾的双重影响下,政府已将今年经济增长指标下调。据越南权威部门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难以达到年初提出的目标。越南计划投资部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将2011至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1个百分点。
这场洪灾不仅阻碍了这些东南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还有可能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综合各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水灾已导致这些国家总共约150万公顷水稻被毁或处于被淹没的威胁之中。联合国秘书长减灾特别代表玛格丽塔?沃斯特朗姆说,由于水灾导致农业收成下降,整个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
泰国著名智库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认为,这次洪灾将改变2011年底到2012年初世界稻米贸易价格。该中心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年中世界稻米价格将继续高企,此后的走势将取决于明年年中前进入市场的泰国和越南多季稻产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