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20:23: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11月4日,人类模拟火星之旅的6名志愿者在莫斯科走出实验舱,结束了520天的封闭模拟之旅,中国志愿者王跃在出舱后发表感言:“很高兴和大家见面,520天后我们回来了。” 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题:“火星500”试验:奇异“火星之旅”的十项最与七大怪
作者 孙海荣 孙自法
在经历了520天漫长的“飞行”之后,“火星500”试验中国志愿者王跃与5名外国“火星之旅”同伴们,北京时间11月4日晚正式迈出舱门“返回”地球。作为人类首次模拟火星飞行试验,“火星500”试验点燃了无数人探索未知的欲望和激情。
在“火星500”试验顺利结束之际,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仔细梳理这趟500多天的“火星之旅”,归纳出试验过程中的“十项最”和“七大怪”:
——最“恼人”的试验:世界各国105个项目参试,都要依靠志愿者完成,6名志愿者日复一日地抽取血液、尿液、唾液等,单调的工作难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身上佩戴的一些仪器设备有时也让他们“叫苦不迭”。脑电极试验就是一例。志愿者晚上要戴上电极帽,监测夜间睡眠期间动态脑电图。由于头皮上布满了电极贴和导线,志愿者睡觉时感到不适。试验高峰时,王跃和同伴每月要戴上7个晚上。志愿者原本白天就很辛苦,晚上当然希望能睡个舒服觉。但为了完成试验任务,也只好咬牙坚持。
——最难忘的节日:兔年春节,王跃在火星舱里度过,这是王跃平生第一次没有陪父母过春节,陪伴他的是5位外国同伴。大家一起挂灯笼、贴春联,用汉语向中国人民问好。活泼的王跃还拉着同伴对着镜头摆出中国功夫的POSE,将照片传到舱外,看上去没有太多思乡之苦。事实上,王跃也没有时间寂寞,大年三十前一天,他已进入登陆舱,为“登陆”火星表面作最后准备。对王跃来说,这个春节过得简单但意义很特别。
——最紧急的情况:去年12月初,实验舱电力系统突发故障,发出火灾警报。舱内顿时一片漆黑,空调停止运转,微波炉无法加热食品,冰箱食品开始解冻,只有应急照明和应急通信还在工作。这是一次紧急情况演练。王跃和他的同伴按照行动指南沉着处置。他们远离火源,等待撤离。数小时后,启动了一个冰柜,把速冻食品转移到供电的冰柜中。一切处置完毕,王跃在黑暗中弹起了心爱的吉它。那一晚,他们在无噪声的舱内睡着,等待第二天电力系统的恢复供应。
——最狭小的卧室:550立方米的实验舱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属于王跃个人空间的只有3.4平方米的卧室,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加上床下的储物空间。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张杨利伟的画像,王跃说,“杨利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代表人物,就像俄罗斯的加加林一样。照片不光对我是一种激励,我也借此告诉欧洲乃至世界宇航界的朋友们:中国人来了”。
——最奇怪的舱壁:健身舱里有一面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墙。研究人员采取技术手段使它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满足一些微生物对潮湿环境的偏爱。他们在这面墙上放置了很多金属盘,每个金属盘上都刷了能够抵御这些微生物的涂层。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在将来真正的火星之旅时,科学家可以了解用什么涂料对舱壁进行处理,使得微生物不能在舱壁居住和繁殖。事实上,在国际空间站中,曾发现了两百多种细菌和真菌在失重和极冷的条件下依然存活。
——最有趣的娱乐:西方万圣节那天,王跃也加入外国志愿者的化妆“狂欢”中。他们各自发挥创意,寻找道具,设计自己的造型,力求搞怪离奇。有的志愿者扮成剧院幽灵,有的扮成终结者,有的扮成小丑。王跃突发奇想,找了两根绷带,又剪了一个枕头套,想扮成木乃伊。但最后的作品比较失败,他自嘲“越看越像重症病房的监护病人”。事后王跃问同伴,西方人为何对这个节日情有独钟?意大利志愿者迭戈解释并非如此,只是想让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哪怕只有一天。
——最意外的访客:飞行一百天时,王跃和同伴收到了舱外一份特别的视频“礼物”:3个白胡子老爷爷,手捧3束花,在视频中对6位志愿者说了一段鼓劲的话。原来他们是长期密闭试验的先驱。以乌里比谢夫为首的3位研究员,在1967年3月进入50平方米不到的舱内呆了整整1年。试想40多年前,没有电脑、没有电子书、没有MP3。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工作和试验,娱乐只有看书、下棋和睡觉。相比之下,王跃的生活还算幸福。
——最有中国特色的项目:让外国志愿者颇感兴趣的就是中医辨证研究,这是“火星-500”试验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利用“望、闻、问、切”的基本诊法,搜集志愿者的身体信息,获取长期密闭环境中人体功能状态的中医辨证结果。外国志愿者对中医的热情很高,在王跃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使用数字化四诊仪,在不具备中医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借助这一设备采集面象、舌象、脉象等。这个项目是中国特色载人航天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在国际航天界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
——最感人的话语:“万一我晕倒了,请在我没有完全丧失清醒之前把我运出来。”王跃清醒地进舱,他也要清醒地出舱。520天密闭试验对人的生理心理极限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切都难以预料。和那些自发参与试验的国外志愿者不同,王跃知道自己代表着祖国,进退成败已不是个人的选择。在俄选拔培训期间,王跃是候选者当中最为瘦小的一个,“训练时有好几次摔倒在雪地里爬不起来了,可当时咬着牙念道:不能丢人!中国男人不能丢人!”进舱第一件事,他就是展示带入的五星红旗。他要用自己的表现告诉世人,中国航天人好样的。
——最给力的支持:“火星500”试验激起人们探索太空的热情,而王跃的加入更是吸引了国人的目光。无论是王跃的同事朋友,还是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向王跃表达他们的关心支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同事预先在舱内准备了生日礼物和书籍游戏。网友“东风”留言:“520天,英雄是不会感到寂寞的!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期待你成功出舱!”网友“鸽子妈妈”留言:“亲爱的孩子,我也是一位儿子的妈妈。希望你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邻居毛大叔赋诗:“二十八载非寻常,人类首次登星忙。亲朋好友欣欢喜,为得华夏争荣光。”
“火星500”试验的七大怪分别是:
——衣服不用洗:每10天洗一次热水澡,每3天换一次内衣,脏衣服和其他生活垃圾通过特定通道传出舱外,不用自己手洗。由于舱内水源有限,舱内每天运动大汗淋漓之后,只能用毛巾和纸巾擦擦身。
——通讯有时滞:为了模拟真实的飞行状态,与外界的通话设置了20分钟时滞,一条信息来回就是40分钟。有一段时期关闭了通话,以发送无线电报和传输视频影像的方式进行联络。
——昼夜看不见:志愿者在舱内看不到日起日落,光暗周期发生变化,环境时间暗示也在改变,这些因素打乱了稳定的身心状态,会影响志愿者体内的生物节律。这种变化规律也是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
——蔬菜自己种:志愿者的食物大都以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为主,很难吃上新鲜食品,除了舱内温室里种植了少量蔬菜。这些可以作为配餐。此外,种植蔬菜的另一个功能是改善单调环境对志愿者心理的影响。
——吃饭看菜谱:吃饭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样,有严格的规定。俄罗斯试验主办方定好了食谱,值班的志愿者去存贮舱里取第二天要吃的食物。种类基本上有面包、奶酪、土豆、苹果汁等,这些西餐不太适应王跃的口味。王跃说,很怀念舱外的食物,想起了北京的拉条子,还有某饭店的米线。
——读的是“旧闻”:志愿者在舱内看不到电视,也无法上互联网。中方试验队定期给王跃传入电子新闻等,但由于通讯的关系,难以保证及时收看到当天新闻。南非足球杯期间,足球迷王跃也只能苦等试验队传入赛事结果。
——头发互相理:理发成为志愿者的“必修课”。头发长了,大家相互理一理。有一次,意大利迭戈一上来就把王跃的头发理秃了一块,最后索性剪成了大光头。王跃笑道,“这对于头上戴电极、抹硅胶倒是方便”。(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