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6 09:35:00 我要评论
郑兴 俞海萍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巴基斯坦“备忘录门”又曝新进展。23日,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任命前信息部长谢利—拉赫曼为新任驻美大使。新任命下达前,吉拉尼已经要求巴前驻美大使侯赛因·哈卡尼辞职。据巴媒分析,这一决定在备忘录事件仍未水落石出时做出,巴政府接受其辞呈很可能是迫于军方的压力。巴政府在宣布哈卡尼辞职的声明中说,将对备忘录事件进行彻查。
事件缘起
搅动巴基斯坦政局的“备忘录门”源于美籍巴基斯坦裔人曼苏尔·伊贾兹10月1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文章称,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外交官令其向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传递一份秘密备忘录,希望美方向巴军方施压,帮助巴政府更换军队高层领导人,以加强政府对军队的控制。
作为交换条件,巴政府愿意在“解除”当前巴军方领导人职务后,成立一个新的由美国指定的国家安全机构,以削弱巴三军情报局力量。同时还将允许美军地面部队进入巴基斯坦,并保证巴核设施的透明性。这位“外交官”被指称是巴驻美大使哈卡尼。
本月16日,迈克·马伦方面证实备忘录确有其事。巴执政党方面断然否认此事。而据巴《新闻报》透露,巴三军情报局局长帕夏此前专门到伦敦与“爆料者”会面,并带走了其与哈卡尼之间有关备忘录的资料。
复杂的关系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是美国反恐的重要盟友。“备忘录门”在巴基斯坦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也让巴国内反美浪潮掀起了新高。正如白宫发言人卡尼曾说,美巴关系既复杂又重要。拉登死后,美巴反恐“蜜月期”结束,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印度在美国的战略“大棋盘”上超越巴基斯坦,重新占据支配地位。因而今年5月以来,美巴两国关系持续降温,陷入低谷,美巴关系成为美新亚太战略的牺牲品。
从这份“备忘录”看,美国、巴文官政府和军方三者的微妙关系逐渐浮出水面。
自2001年反恐以来,美国对巴提供2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反恐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美方内部产生怀疑,认为巴三军情报部门与“基地”有联系。
美国政府发言人屡次指责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搞两面派。就在击毙本·拉登行动两周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称,巴情报机构许多军官与“基地”组织过从甚密。
有观察者认为,基地组织的三个头目都在巴大城市内被捕,拉登藏身之地距伊斯兰堡也仅50公里左右,不能不怀疑巴基斯坦有内鬼的可能。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拉登毙命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对巴基斯坦政策的失败已经在不经意间将该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分子庇护所。美国没有帮助巴基斯坦建立起强有力的文官政府。因此,如果不对巴陆军和三军情报局进行改革,那么跨国恐怖主义将永无终结之日,而巴基斯坦也将没有真正的国家建设。
执政党危机
分析人士认为,本来巴民众就怀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一旦政府对此处理不当,执政当局将受到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巴政府与军方以及巴政府与美国的关系。同时,也有部分美国官员担心,哈卡尼的下台可能对美巴关系的恢复造成新的影响。
巴媒称,此时“炒作”备忘录事件或有深意。目前巴基斯坦的各派争斗处于大选前的白热化状态,选举形势扑朔迷离。而备忘录使巴总统扎尔达里陷入尴尬境地。
分析认为,此事很有可能是被党派势力追究所致,不能完全排除搅局,以及挑拨执政党人民党和军方关系的企图。也有分析称,巴国内各政治力量围绕备忘录的角力,或能决定明年3月巴大选的成败。巴总统扎尔达里的命运已与备忘录的真假拴在一起。
日前,巴基斯坦最大反对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提出要把备忘录事件的调查提交给巴最高法院。同时,他们以集体退出参院为威胁,还表示要发起具有国家特色的政治运动“长征”,力图在两个月内结束战斗,将执政人民党拉下台。由伊姆兰·汗领导的正义运动党,则发动数十万人集会抗议政府贪腐无为,借机扩大自身势力。但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军方尚未采取直接动作。有媒体分析,不排除军方借此机会重回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中央的可能。(郑兴 俞海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