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6 13:24:00 我要评论
白万里 来源: 新京报2011年4月15日,平壤。一列城市有轨电车载着乘客。
2011年4月15日,平壤一个公园里。在纪念金日成的活动中,一名军乐队成员同一名妇女和小男孩拍照。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1月16日,美联社终于在朝鲜开设了分社,这是西方主流媒体在朝鲜的第一家常驻单位,也是继俄罗斯塔斯社和中国的两家媒体——《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外,第四家外国媒体驻朝鲜分社。
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联社驻平壤记者撰写了20多篇关于朝鲜的报道。去年12月,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之后,美联社记者独家拍摄了陈列中的金正日遗体,在通报金正日逝世这一消息的速度上,美联社比韩国最大的英语通讯社都要早。
一向神秘的朝鲜为何会允许一家西方媒体进驻?这个美国通讯社又如何报道朝鲜呢?
分社没有互联网
美联社派出曾驻首尔的首席记者吉恩·李和驻东京的亚洲首席摄影记者戴维·古腾佛德勒组建朝鲜分社,二人得到了朝鲜的临时签证。不过,开张两个多月了,虽然他们可以在平壤其它地方使用因特网,但是分社内仍然没有接入网络。
一直以来,美联社与朝鲜打交道的次数就比其他西方媒体多,吉恩和戴维被派驻朝鲜之前已经去过数次平壤。
自从美联社在平壤开了分社,为了一窥西方记者在朝鲜的工作状态,对吉恩和戴维的采访纷至沓来。但是,据美联社媒体关系主任保罗·科尔福德说,他们二人不接受任何人的采访。
美联社资深总编约翰·丹尼斯捷斯基曾经陪同美联社首席执行官汤姆·科利,参与了为开设分社而与朝鲜进行的洽谈,也出席过平壤分社的开设典礼。这位曾经的资深国际新闻记者说:“在那里开一个分社非常新鲜,我们对此非常高兴。这对他们和我们都是一个新的领域。”
外国记者很难获得进入朝鲜报道的“准入证”,这也是朝鲜至今仍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土地的部分原因。前CNN亚洲新闻高级记者迈克·切诺伊去过15次朝鲜,他说:“朝鲜政府(允许美联社开分社)的决定肯定是来自高层,这很鼓舞我。”
雇用两名朝鲜人
新闻分社的成立只是一个好的开端,朝鲜的国情正考验着这个“新生儿”搜集新闻信息的能力。美联社平壤分社记者如何独立获得新闻信息?
分社雇用了两名全天工作的朝鲜人——记者白万里(音译)和摄影师金宽永(音译)。丹尼斯捷斯基说白万里“是个年轻人,在朝鲜中央通讯社获得了多媒体经验,会说英语,曾经在泰国呆过一段日子”。科尔福德说金宽永曾经为共同社工作。金的一张摄影作品给古腾佛德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外界对这两名朝鲜雇员知之甚少。
那么,美联社驻平壤分社如何与外界进行沟通呢?丹尼斯捷斯基说,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几乎都处于监视之下,不过他接着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就算是美国,他们也可以对通讯进行监控。你是否假设过,在德国人们打电话时没有别人监听?”出于商业机密,他拒绝提供更多的关于通讯方式的细节。
在朝鲜的西方记者通常都会被“盯梢”。曾写过《我们最幸福: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一书的芭芭拉·德米克表示,“当一个外国人去朝鲜旅行时,通常会有至少两个人在监护你。其中一个人是全程监控这个外国旅客的行为,而另一个则是在监督他的同伴是否在正确履行职责。”吉恩和戴维是否享受到了同样的待遇呢?丹尼斯捷斯基回应称:“我们会稍微逛一下,不过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宾馆或者办公室里。”问及吉恩和戴维在平壤的行动是否足够自由,丹尼斯捷斯基表示不便评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