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15:03: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史上用社交媒体传播、标记或签到最多,观众可以从参与者的视角欣赏比赛的一届奥运会。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届“社交奥运会”(socialympics)。
“#”、“@”和代表喜欢的表情符号,将会像国旗、奥林匹克徽章一样流行。有的运动员花在微博和社交网络上的时间,或许比用在比赛上的时间还要多。
在手机变得更智能、笔记本电脑变得更轻巧、平板电脑成为“技术控”的居家旅行必备的当下,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随时保持“在线”状态——不管他是在家里看赛事电视直播,还是坐在赛场看台上身临其境。
用140个字传播的奥运会
在两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上,社交媒体传播的效果已经有了一次小小的展示。“如果说温哥华只是第一片雪花,那么伦敦将会是一个大雪球。”亚历克斯·豪特说,他是国际奥委会专职社交媒体传播的负责人。
推特(Twitter)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超大流量传播做好了准备。自2006年正式推出以来,推特已经成为体育迷在大型赛事期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
今年4月,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半决赛西班牙巴塞罗那队对阵英格兰切尔西队,比赛期间推特用户平均每秒发送推特达到了创纪录的13684条。不过,这一纪录很可能会在伦敦奥运会上被改写。“可能是百米决赛,也可能是在其他赛场上。”推特(英国)公司体育部门负责人刘易斯·维尔特谢尔推测说。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互联网上网速度还很慢;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智能手机还未出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社交媒体还没成气候。”伦敦奥组委负责传播事务的主管杰基-布洛克·多伊尔说,“在伦敦,万事俱备,每个人都可以用社交媒体来关注奥运会的比赛。”
奥运会的赞助商们也把产品的推广活动搬上了社交媒体。可口可乐、吉百利、维萨(Visa)和英国石油公司等企业,都在脸书(Facebook)上有企业账户,以便吸引年轻的消费者群体。三星公司甚至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在脸上做国旗彩绘的服务——真的画在脸上。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伦敦一家公关和社交媒体市场推广公司的专家亚当·文岑兹尼说,“过去,人们得坐在桌子前在电脑上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现在你可以一边看比赛,一边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交流。不论你是坐在酒吧里,还是坐在比赛场馆里。”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户将邀请运动员进行聊天直播,公众有机会在社交媒体上提问。目前,国际奥委会在推特上的粉丝数量为76万,在脸书上的粉丝数量是280万。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页面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名为运动员中心的入口,用于整理那些来自脸书和推特上的用户发言。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则,运动员和其他经认证的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社交媒体发布帖子、日志等信息,只要他们“非出于商业或广告的目的”,且不与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和传播机构“唱反调”即可。
网络狂欢也有规则
观众是否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iPad来拍照或摄像呢?
“分享照片是没问题的。”豪特说,“但不能侵犯转播商的知识产权。”
“观众也可以用智能手机对赛事进行摄录,但内容不允许被上传到公共的网站上去。”他补充道。
国际奥委会作出上述限制的原因在于,保护转播商花费巨资获得的对赛事的独家转播权。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例,他们为获得伦敦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赛事的转播权花费了超过10亿美元。
伦敦奥组委对其雇员及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使用社交媒体有严格的限制。他们被要求不在社交媒体上向公众透露其服务的位置及相关图像,也不能披露他们因职务关系而联系上的各国运动员、名流和高官的任何信息。
布洛克·多伊尔解释说:“雇员和志愿者需要忠于职守,对赛事流程、工作地点等信息保密。这些信息不能分享给其他无关的人。”
参赛运动员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交媒体使用守则,之前已经发生过几起不恰当使用社交媒体的例子。
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尼克·德阿斯和肯里克·蒙克,已经为他们在脸书上发布了几幅内容不当的照片而受到惩罚。照片的内容是他们在美国的一家枪械商店里给散弹枪和手枪上膛。
澳大利亚奥委会要求两人立即删除相关照片,并禁止其自7月15日起的一个月内使用社交媒体。在他们的游泳项目比赛结束后,两人被要求立即回国。
英国奥运会代表团为该国运动员发放了“社交媒体使用指南”,建议运动员们“发一些笑脸使自己更平易近人”,并与更多的观众互动。此外,还有一条很重要:“不要和你的粉丝吵架。”
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英国游泳运动员丽贝卡·阿德灵顿,在社交媒体网站上与粉丝之间也产生过纠纷。她已经“拉黑”了其中最恶劣的几名攻击者,“有些人的言论确实伤到了我。”阿德灵顿在推特上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使用推特的情绪。
有些运动员会在比赛期间暂时停用自己的社交媒体,以便集中精力准备比赛;另一些运动员则很享受与粉丝在社交媒体上互动的感觉。
“让大家知道我在吃什么,睡得怎么样,比赛场馆里的布置如何。人们想知道我们过得怎么样。”美国体操运动员乔纳森·霍顿说,“他们想知道将要发生些什么,而我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这一切,尽在140个字之中。(蕊睐编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