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本站搜索:

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已接近欧洲水平 美国仍居首

2012-07-23 10:14:00     作者: 张亚东    来源: 国际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人均碳足迹 美国 世界头号
[提要] 不过,据欧洲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目前的人均碳足迹已经和欧洲平均水平看齐。但即便如此,仍有英国研究机构认为,在分析相关数据时,应考虑“中国有近五分之一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国际货物进出口造成的”这一因素。更何况,同一份报告仍指出,美国依旧是世界头号人均碳排放大国。

    国际在线消息:英国《卫报》日前报道说,中国在2006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当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还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据欧洲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目前的人均碳足迹已经和欧洲平均水平看齐。但即便如此,仍有英国研究机构认为,在分析相关数据时,应考虑“中国有近五分之一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国际货物进出口造成的”这一因素。更何况,同一份报告仍指出,美国依旧是世界头号人均碳排放大国。
   

    世界碳排放总体趋势上升 美国仍为头号人均碳排放大国

  

    所谓“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其他过程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
 
  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BL和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18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人均碳排放量(温室气体CO2)在2011年同比上涨了9%,达到每人7.2吨,这离欧盟成员国人均碳排放7.5吨来说仅有一步之遥。
 
  报告分析说,尽管当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要高出美国80%左右,但美国仍以人均17.3万吨的排放量高居全球人均碳排放量的榜首。这其中已经考虑了2011年全球煤价上扬的因素。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总碳排放量仍处在上升之中。其中经合组织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在2011年中,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比如欧洲下降了3%,日本下降了2%,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则有所上升,像印度就增加了6%。
 
  国家碳排放量不能简单和责任挂钩

  

    报道说,英国一个专门负责研究碳排放量的委员会认为,虽然温室气体可造成全球性气候变化,但是每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仅仅但看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便给其定责,让其担负碳排放的责任,人们还必须重点考虑国际货物的进出口情况。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国有近五分之一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国际货物进出口造成的,更无须说明中国在世界生产制造中的地位。
 
  目前,造成3%全球总碳排放量的跨国旅行仍没有计入各国碳排放量之中,对于人口普遍富裕、跨国旅行较多的发达国家来说,一旦这项数据计入其中,这将大大提高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更不要提及,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给全球温室气体总量增加了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的负担,这些温室气体并非历史,而是现实,它们已经排到了我们地球的大气层中。
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失败 二十年之内全球或升高2℃

  

    2011年,全球来自化石燃料和水泥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增加了3%,这让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40亿吨。虽然3%这样的增长要比2010年的5%要好,但不可忽视的是,2010年是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开始恢复的一年。与过去十年总排放量增加的平均数2.7%相比可以得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旧处在加快上升之中,这表明我们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所有努力迄今没有任何作用。
 
  由于全球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世界各国将更加难以实现其承诺的把地球升温范围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而气温升高2摄氏度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危险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地球极其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根据该报告最后的分析,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其目前的趋势,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我们就将面临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警戒值。(张亚东)

李润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