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本站搜索:

韩国丽水世博园刮“中国风”中国馆首获最高奖

2012-08-13 17:22:00     作者: 马 菲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国馆 最高奖项 韩国丽水世博会
[提要] 韩国南海岸城市丽水举办的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于8月12日落下帷幕,中国馆从100多个参展方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世博会最高奖项——A类展馆创意展示类“世博会奖”金奖。

8月11日,丽水世博会闭幕的前一天,等待参观中国馆的游客队伍排成长龙。本报记者 马 菲摄

    韩国南海岸城市丽水举办的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于8月12日落下帷幕,中国馆从100多个参展方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世博会最高奖项——A类展馆创意展示类“世博会奖”金奖。

  这是中国自1982年参加世博会、国际展览局于2005年恢复评奖机制以来,中国馆首次在世博舞台上获奖并一举荣获最高奖项。当主持人宣布中国馆获金奖的那一刻,五星红旗在会场内飘扬,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中国馆许多工作人员都留下激动的泪水。

  中国馆是世博园区中面积最大的外国展馆,世博会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51万,是排队人数和参观人数最多、最热门的场馆之一。以“人海相依”为主题的中国馆,在设计上采用蓝色做主色调,以中国东南沿海濒危动物中华白海豚作为吉祥物和主要设计元素,展馆中包括球幕影像互动装置和海洋环境暨生态保护展示橱窗,浙江象山渔民绘画、广东陶瓷艺术大师烧制的青花瓷画墙,“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模型和南极冰芯模型、影片播放和舞蹈表演…… 丰富多彩的展示深受游客喜爱。此外,中国馆还组织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参与丽水世博会举办活动周,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反映海洋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品展览等形式进行“动态”展示,使得世博园每周都刮“中国风”,也成为中国馆独一无二的一大亮点。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高度评价中国馆,认为这是他在国展局工作20多年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看到的最好的中国馆;世博会评奖团对中国馆的海洋儿童画廊、海豚活力剧场、渔民画、省区市海洋主题展演给予充分肯定;此外,各国政要在参观中国馆时都对中国馆的主题和展示理念给予高度赞赏。

  “中国我的故乡,心总是在故乡”。这是今年63岁的日本奶奶山田外美代在参观中国馆时写下的一句话。她因对世博会情有独钟而被称为“世博奶奶”,曾创下日本爱知世博会185天进场243次的纪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她先后用38天和92天的时间完成了两次“大满贯”,参观了上海世博会的所有展馆。此次丽水世博会上,“世博奶奶”又来到园区并前后共11次参观中国馆。“中国馆是我最喜欢的展馆,富有创意的布置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令我印象深刻。”她拿出自己的小本,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参观中国馆的照片和纪念印章,每一张照片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对世博会和中国馆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丽水世博会有着深刻影响。”丽水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丽水世博会筹备委员会成员曾多次前往上海世博会考察和学习,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丽水世博会得到了继承和延续:首先,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理念和手段被大量运用到了丽水世博会,尤其是对先进影像技术的运用;其次,上海世博会的试运行制度、客流控制、高温天气大客流应对等成功做法,在丽水世博会都再次得到运用并取得极好成效。此外,在购买门票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比例高达5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上海世博会加深了中国观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和热情。大量中国观众来到丽水世博会,也是对丽水世博会做出的贡献。

  中国馆政府代表兼馆长赵振格对记者说:“世博会是一个公共外交的大平台,是一个国家展示自己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舞台,这个舞台从前都由发达国家扮演主角。如今,中国利用较低的资金成本和人力达到了最好的效果,中国馆获得创意展示类金奖,说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认可。”

  关于世博会结束后中国馆的后续工作将如何开展,赵振格表示,由于中国馆的展演非常成功和精彩,目前已有国际展览局、丽水世博会、韩国丽水市政府以及中国国内的很多省份和单位提出收藏中国馆物品的意向,中国贸促会作为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组织和主管机构,也希望保留一些物品作纪念。目前具体计划仍在研究中。总之,世博会展品的后续利用将致力于更好宣传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将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记者 马 菲)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