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本站搜索:

欧洲经济面临“二次探底” 加剧全球放缓趋势

2012-08-15 16:40:00     作者: 张 亮 管克江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欧元区 欧盟经济 环比萎缩0.2%
[提要] 时值盛夏,一股经济“寒流”却席卷欧洲大陆。8月14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估计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环比均萎缩0.2%,同比则分别萎缩0.4%和0.2%。这对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亦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步伐。

    时值盛夏,一股经济“寒流”却席卷欧洲大陆。8月14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估计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环比均萎缩0.2%,同比则分别萎缩0.4%和0.2%。这对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亦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步伐。 

  德国经济面临“重大风险”

  数据显示,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南部重债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德国等北部国家经济则相对温和增长,但由于受前者的传导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已经明显减弱,甚至有逼近衰退悬崖的迹象。一向稳健增长的芬兰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出乎所料地萎缩了1%。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连续3个季度零增长,英国则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增速由上季度的0.5%减为0.3%,原因是出口放缓、内需不振。数据还显示,德国的制造业订单、工业生产和外贸进出口额均出现下滑趋势。德国经济部也坦承经济面临“重大风险”,一些专家甚至预言德国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萎缩。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莱默表示,德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摆脱不了欧元区衰退以及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他认为德国经济下一季度可能出现萎缩。

  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14日公布的8月份经济景气指数为-25.5,连续4个月下跌,为今年最低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经济在今后6个月内将冷却,特别是出口行业受影响较大。尽管德国失业率仍处在20年来的最低点,但失业人数已连续4个月上升,此外许多企业为避免解雇员工采取了缩短工时的措施。

  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人们密切关注德国政府是否会降低欧元区救助力度。虽然默克尔总理重申将不惜一切保卫欧元区,但她的腾挪余地正在缩小。

  欧洲经济正在“二次探底”的边缘上苦苦挣扎。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均萎缩0.3%,今年第一季度勉强为零增长,从而在技术上避免了被贴上衰退的标签。第二季度又再度滑坡,今年全年欧洲经济恐怕难逃衰退厄运,欧盟统计局也预期萎缩0.3%。经济衰退最突出的表现为,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1.2%,欧盟27国的失业大军增至2511多万人,青年失业率突破22%,而希腊和西班牙的青年失业率均超过50%。

  加剧全球经济放缓趋势

  毋庸置疑,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是欧洲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罪魁祸首。一方面,为实现减赤目标,重债国政府增收节支用力过猛,对经济的副作用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为自保,债务缠身的商业银行收紧向企业和个人放贷,整体经济严重“贫血”。失去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有力支撑,“欧猪国家”经济必然加速衰退,同时也对出口主导型经济体造成较大冲击。以德国为例,它对其他欧盟国家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60%之多,其经济此前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出口拉动,如今这一竞争优势却难以为继。美国美林集团最近预测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均将萎缩0.7%。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衰退,而后者又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放缓趋势。欧洲经济衰退意味着其进口需求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首当其冲。根据欧盟统计局发表的最新数据,今年1—4月,欧中进出口总额为1389亿欧元,同比增长2.5%。其中,欧对华出口472亿欧元,增长10%,欧自华进口917亿欧元,下降1%,欧累计对华贸易逆差445亿欧元,下降11.2%。此外,银行业危机还迫使欧洲银行去杠杆化,收缩或撤离在亚洲等地区的投资经营,间接地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均认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构成了最大威胁。经合组织日前也发出警报,未来几个月,多数经济体增速将放慢,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最疲弱的地区依然是欧元区。

  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和经济衰退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而要真正走出这一怪圈,对欧盟来说是一场历史性的考验。一些专家甚至认为,欧盟似乎正在步日本的后尘,走向“失去的10年”。(记者 张 亮 管克江)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