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毛德勋
责任编辑:毛德勋
大众网8月9日讯 日本天皇明仁8日发表全国讲话,暗示已做好退位准备,称担心自己将来可能因为年龄原因无法履行日本名义上国家元首的职责。
“当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衰退,我担心可能难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国家元首的公务”,他在讲话中说,自己“开始思考,当出现难以像以往那样履行繁重公务时,应该如何安置自身,才是对国家、国民以及我身后的皇族适当的方式”。
他说,因天皇本人不能触及现行的天皇制度,他此次讲话仅表达“个人的想法”。
明仁天皇年事渐高、健康欠佳、公务繁重并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此次突然抛出“生前退位”的话题,恐怕是出于某种现实“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应与安倍政权的动向息息相关。
提前退位过去200年没有先例
根据日本宪法,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民团结”象征,但不具实权,不干涉政治。天皇不能明确发表可能对其宪法地位带来影响的言论,因而明仁天皇“担心无法履行职责”的表述也被普遍视作其退位意愿的强烈暗示。
共同社报道,过去200年来,在位君王提前退位的情况尚没有先例。明仁天皇的退位想法如需实
现,必须由国会对相关法律作出修改,或者通过特别法案予以准许。
日本现行《皇室典范》沿袭《旧皇室典范》,规定“皇位继承以天皇驾崩为前提,健在时不能退位”。
日本多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虽然最初对明仁天皇的退位想法感到惊讶,却同情并支持他,认为可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实现他这一愿望。
天皇直接向国民“发声”仅三次
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毕业于日本学习院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52年11月被立为皇太子,次年代表日本参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
1959年,明仁与富商之女美智子结婚,成为第一位与平民通婚的日本皇室继承人。1989年,明仁在父亲裕仁天皇去世后继位,成为日本第125代天皇,年号“平成”。
外界看来,明仁天皇在
继位前后一直致力于拉近皇室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这一点与其父亲在位时期有明显区别。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1年,日本南部长崎县云仙岳火山持续喷发,致使数以千计民众撤离。明仁天皇探访紧急避难中心民众时,被媒体拍到跪在地上与民众交流,当时引起舆论哗然。按照先前的惯例,与天皇对话的人都不允许与天皇有眼神交流,更不用提
握手等身体接触。
他2002年曾表示:“我深信,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其重要性在于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民,了解他们的感受。”
1992年,明仁天皇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日本天皇。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灾害后,明仁发表继位天皇以来的首次全国电视讲话,呼吁团结互助,为日本民众打气。
2011年,明仁因支气管出现状况入院接受治疗,次年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
日本近现代史上,天皇直接向国民“发声”迄今只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发表所谓“玉音放送”,承认战败投降。第二次是明仁天皇在2011年3月16日就“3·11”大地震发表电视讲话激励民众。这是第三次,且同步发布英文版本,足见其分量之重、决心之大。
右翼担忧不利于安倍修宪
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的消息在日本政界引起担忧。一些保守势力认为,天皇退位的相关讨论可能扩展到保守派抵制的女性继位话题等。
日本《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性成员才能继承皇位。皇太子德仁和妻子雅子只育有一位公主,皇次子文仁亲王秋筱宫与妻子育有一名皇孙悠仁,因而现有皇位继承顺序先后为德仁、文仁及
其子悠仁,公主爱子等女性皇室成员仍不在继承人之列。
另一些右翼人士担心,天皇退位的相关讨论会牵动过多政治精力,不利于首相安倍集中精力推动修宪的努力。
日本媒体援引专家的话猜测,虽然天皇不能干政,但多年来推崇和平宪法的明仁天皇或许意在以退位对首相安倍执意修宪的努力“踩刹车”。
明仁天皇年轻时的同学、日本皇室事务专家桥本明(音译)认为,明仁天皇暗示退位想法,目的或许就是使人们将更多精力转移至日本皇室的将来,进而拖延任何有关修改和平宪法的辩论。“(明仁)天皇是一个战略思想家,所执行的计划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在对和平问题的思考上,他(的立场)很坚决”。
安倍8日回应,将“认
真考虑”明仁天皇的视频讲话内容。
日本媒体评论,安倍这一回应措辞谨慎,意在避免给外界留下将议题政治化的嫌疑。
也有媒体猜测,因外界认为皇太子德仁尚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能力,明仁天皇可能希望在自己身体尚佳时让德仁提前继位,以便有精力给予帮助或指导,实现对皇位的顺利过渡。
防止右翼再度“神化”天皇
刘华说,明仁讲话的第二个值得关注点是,他多次提及“宪法”,强调天皇根据现行宪法只具“象征”地位,“没有参与国政之权能”。
在自民党此前公布的修宪草案中,有关天皇的条文中增加了“国家元首”说法。这一说法在二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出现过,而如今安倍想要通过修宪恢复这一说法。刘华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明仁反复强调现行宪法,强调自己只是“象征”、并无“国家政治”功能,具有明确指向性。
“明仁的这一表态在政治上无懈可击,又堵死了右翼和保守势力未来利用天皇复活国家神道教、再度‘神化’天皇的可能性。”刘华说。
在日本,天皇虽然不能公开表达政见,但他反对极右势力修宪、反对扭曲历史认知的立场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历史问题上,明仁天皇其实一直在给试图否认侵略历史的安倍政权默默施加舆论压力。
“明仁最近几年只要有发言机会,一定会讲到历史问题。去年他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到1931年以来日本的战争历史不能忘记,正是在那一年的9月18日,日本开始侵略中国。”赵宏伟说,鉴于天皇在日本社会的威望和影响力,这些表态都构成对安倍政权的压力。
“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夫说过:日本现在其实有两派——天皇派和安倍派。”赵宏伟说,他认为天皇这次讲话意义很大,后续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值得关注。
82岁高龄明仁天皇一年出席公务活动699场
明仁天皇出生于1933年12月,现在已经82岁高龄。据统计,2015年,他公务活动达到699场,代表皇室主持并出席了24场宗教仪式为日本祈福。平均一天两场活动对于明仁天皇并不轻松。他此前曾切除了癌变的前列腺,并接受了心脏冠动脉搭桥手术。
明仁天皇:“从几年前开始,在接受了两次外科手术之后,加之随着年龄增长感觉自己体力的下降,在今后不能像从前一样完成繁重公务的情况下,我该如何自处才是对国家、对国民以及对步我后尘的皇族来说最好的选择,就一直是我所思考的。我已经年过80,所幸健康,但是考虑到身体一点点地衰弱,我很担心自己今后将很难向从前那样全身心地行使作为国家象征的责任。”
其实,针对天皇有意生前退位的传闻早已流传了一阵。对此,也有不少人给出了各自的建议,比如尽量减少天皇的公务,或者临时设立摄政王代行天皇职务等。然而,明仁天皇却认为这些都不是理想的选择。“应对天皇的高龄化,(有人提出)削减国事行为和作为国家象征的行为,但是(我认为),这样做是不行的。也有人考虑要仿效天皇未成年或者因为重病无法履行公务时一样,设置代表天皇活动的摄政王。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皇终其一生都将无法履行其职责,而他仍是天皇这一点不会产生变化。当天皇的健康有问题,甚至是发展到很情况很严重的时候,又会像从前一样,让人担心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并给国民生活带来各种影响。”
尽管在10分钟的电视讲话中,明仁天皇并没有使用“退位”的提法,但他在明确表达了不赞同其他应对方式的基础上,表达了希望皇室交接稳定进行的意愿,暗示希望在生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皇太子德仁。“就像开始说的那样,在宪法规定下,天皇是不能干预国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回顾我国漫长的天皇的历史,一边考虑未来皇室如何和国民在一起携手创建国家的未来,同时,还考虑到要让作为国家象征的天皇的责任不会中断,安定地持续下去,我表达了我的心情。真切地希望能够得到国民们的理解。”
明仁天皇是日本战后登基的首位天皇,同时也是在现行宪法体制下登基的首位天皇。根据现行日本宪法,天皇是日本的国家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除了宪法规定的国事行为之外,天皇不得干预国政。天皇生前退位的情况在日本现代历史上是无前例的。日本现行《皇室典范》沿袭《旧皇室典范》,规定“皇位继承以天皇驾崩为前提,健在时不能退位”。
(综合京华时报、新华社、环球网报道 统筹:毛德勋)
初审编辑:毛德勋
责任编辑:毛德勋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继营改增、资源税之后,个人所得税改革将成为下一步税改的最大看点,下半年有望获加速推进。多位专家均指出,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该纳入整体财税体制改革的布局中,与税收征管法、增值税、消费税、房地产税等综合考量,整体推进。[详细]
8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答记者问,明确为确保到2020年使1亿左右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中央财政将专门设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详细]
“小钟太调皮,一不留神他就跑远不见了。姑母钟棋会称,小钟特别喜欢到处乱窜,眨眼工夫他就跑出几十米外。[详细]
美媒称,白皮肤,大眼睛,尖下巴。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4日报道,在写一篇有关美图公司的报道时,该报驻北京记者与一些女性聊起美丽——以及发布美照——的压力。[详细]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6名国会议员8日抵达北京,与中国学者等各界人士讨论在中韩间引起巨大争议的“萨德”部署问题。” 据韩联社8日报道,朴槿惠当天在青瓦台主持召开首席秘书会议时公开批评反“萨德”议员访华不懂政治。[详细]
今天凌晨,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男子双人十米跳台的争夺,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以496.98的高分夺冠,实现了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中国军团在该项目的四连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