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拒领诺奖?他的官网悄悄回应了

2016-10-21 07: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路艳霞

  10月13日,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此后引发全球文化界广泛关注,随之各种鲍勃迪伦将拒领诺奖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今天上午,据新华社发布的最新消息,鲍勃迪伦个人官方网站18日作出了更新:在网页上一处并不显眼的位置——“迪伦的书”一栏下的“迪伦歌词:1961年至2012年”标题上,添加了大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字样。这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鲍勃迪伦首次以自己的方式对获奖作出回应吧。

鲍勃迪伦拒领诺奖?他的官网悄悄回应了……

  事实上,诺奖揭晓当日,鲍勃迪伦恰在美国举办一场个人巡回演唱会,然而直至整场演唱会结束,他对获奖一事只字未提。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萨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都在积极联系,对方经纪人作出的回应也很友好。我们一直在作多方的尝试,但至今为止没有联系上他本人。我们会一直尝试。”迪伦多日的“失联”使瑞典文学院也失去了耐心,据瑞典电视台17日报道,瑞典学院表示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已成既定事实,经过这几日的努力,瑞典文学院已经决定放弃联系迪伦本人。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关于迪伦拒领诺奖的消息甚嚣尘上,有的以鲍勃迪伦经纪人开新闻发布会形式出现,有的以鲍勃迪伦拒领声明的面目出场,引来不明真相的读者纷纷上当。最终这些“逗你玩”的洋葱新闻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获得广泛传播。

  鲍勃迪伦到底会不会拒领诺奖,到现在还不能说有确切答案。让我们期待12月20日那场盛大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那个时候一切谜团都将解开。嬉皮士鲍勃迪伦会穿着晚礼服出现吗?可以预见,那一定是关注度达到峰值的一次诺奖颁奖典礼吧。

  【拒领诺奖的作家都有谁?】

1、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1964年,瑞典文学院正式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颁奖词这样评价他,“充满自由精神及探求真理的创作,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1、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1964年,瑞典文学院正式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颁奖词这样评价他,“充满自由精神及探求真理的创作,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2、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她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这样描述:“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她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这样描述:“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在得知自己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后,耶利内克并未如人们意料的那样激动。相反,她之后发表声明,正式宣布自己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她写了两条理由: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3、前苏联作家、诗人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在苏联盛传《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将夺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却将它颁给了不受苏联政府和文学团体欢迎的帕斯捷尔纳克。

  3、前苏联作家、诗人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在苏联盛传《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将夺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却将它颁给了不受苏联政府和文学团体欢迎的帕斯捷尔纳克。

  在得知获奖消息的当天,帕斯捷尔纳克就给瑞典文学院发去电报,他的电文是“无限地感激,骄傲,感动,惊喜,不知所措”。然而获奖消息传到前苏联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帕斯捷尔纳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甚至有被开除国籍的危险。由于诸多人反对,他只好拒绝领奖。(记者 路艳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推荐阅读
  •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超2.4亿 平均月收入4598元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超2.4亿 平均月收入4598元.jpg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详细]

    10-20 15-10中新网
  • 各地物价水平怎样?30省份9月份CPI涨幅回升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来看,与全国水平相比,上海、海南、西藏、天津、山东、广东、宁夏、湖北、江苏、浙江这10个地区的CPI涨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详细]

    10-21 07-10中新网
  • 山西朔州一中教室漏雨 老师撑伞给学生上课

    上课.png

    日前网上流传一张照片:下雨天因教室漏雨,老师在教室打伞上课,学生照常听讲。在教室内房顶,记者抬头一眼就看到漏雨后的痕迹,漏雨处水迹干后,边缘已经呈现黄色印迹。该校党委书记王森向记者介绍:“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在位于126班旁边的多个教室以及教师办公...[详细]

    10-20 09-10中国青年网
  • 采暖季未到 空气“重污染”缘何多地频发

    专家指出,连日“霾锁”华北多省市,是“人为排放总量过大”叠加“不利的气象条件”。[详细]

    10-20 08-10新华社
  • 朝鲜官方发言人:将不顾韩方诋毁 发射更多卫星

    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发言人20日表示,朝鲜将不顾韩方的诋毁,根据国家宇宙开发五年计划发射更多卫星。发言人说,韩方的做法显示了其试图推动国际社会制裁、打压朝鲜的不良居心。[详细]

    10-21 07-10新华社
  • 美国大选三场辩论落幕 互黑“闹剧”如何收尾

    (郭炘蔚 张艾京)北京时间20日,美国总统大选最后一场辩论落下帷幕。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9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16美国总统大选第三场辩论也是最后一次辩论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举行。[详细]

    10-21 07-10中新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