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斥“南京大屠杀否定论”:说法已被证伪

2017-12-13 14:15:00 来源: 参考消息网 作者: 杨汀

日学者驳斥“南京大屠杀否定论”:该论调早已破产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文/杨汀)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这场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80周年纪念日。在日本,虽然政府一直承认该事件,学界也进行了充分论证,但长期以来少数右翼分子反复炮制各种“否定论”,试图为其战争罪行辩解。日本近代史学者、战争史专家等接受参考消息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这些说法早已被证伪,但其反复粉墨登场可能对欠缺战争历史教育、不了解事实的年轻人产生影响。要防止重蹈覆辙,日本必须铭记战争历史,传承战争记忆。

“否定论”早已破产

12月1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丹青映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艺术作品特展”,图为学生观看展览。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日本近代史学者、一桥大学教授吉田裕是研究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的专家。他指出,日本于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和约》第11条明确提到日本接受东京审判的结果,其中包括对南京事件责任者的惩罚,即日本政府早已承认南京大屠杀。但由于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和约生效后战时执政者又重返日本政坛,右翼也随之抬头,出现了为战争评价翻案的论调,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否定论”。

吉田说,由于当时社会整体反战气氛浓厚,这些说法并没什么市场。在中日建交前后,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前往中日交战的故地探访并搜集平顶山事件、南京大屠杀等的受害者和幸存者的证言,以《中国之旅》为题在《朝日新闻》连载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战争美化论”构成有力一击。与此同时,历史学界也搜集各方资料进行研究论证。随着学界的研究推进,“否定论”的说辞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几乎已经全部破产。

吉田介绍说,包括他、本多、南京事件研究专家笠原十九司,以及曾作为陆军中队长到中国战场作战的一桥大学名誉教授、历史学者藤原彰在内,日本历史学界和媒体的有识之士在1984年共同成立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并出版《南京大屠杀否定论的13个谎言》,对右翼的论调进行了系统驳斥。

右翼论调逐一被推翻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前,23位身着祭祀服饰的学子在这里念祭文,悼念革命先辈。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所谓南京大屠杀为东京审判所捏造,或者印度法官帕尔曾主张日本无罪,完全是右翼的一面之词。”吉田说,在政府层面,签署《旧金山和约》、接受东京审判的结果,是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基础。日本的国会答辩中也多次重申,在国家关系层面,日本接受东京审判的结果。外务省官方网站也对南京事件有明确的陈述:“日本政府认为日军在进入南京以后,杀害了大批非战斗员,并有掠夺行为,这是无法否认的。”关于印度法官帕尔的意见,吉田指出,首先,帕尔的主张是英法等战胜国没有资格审判战败国,当时的国际法中还没有相关法律能够支撑东京审判等,但帕尔也承认日本在占领地进行了战争犯罪,日本的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指示等是事实。然而,帕尔对东京审判的“Dissentient Judgement(反对意见书)”却被右翼蓄意地简单化,得出了日本无罪的结论,并利用其进行宣传。

关于“南京只有20万人,不可能屠杀30万人”,“日军杀死的是伪装成平民的便衣兵”等说法,吉田说,学界对于所谓“便衣兵”早已有定论,当时日军凭“眼神凶恶”等判定一些穿平民衣服的人是士兵,可能藏有武器,这是不成立的。当时的日本军事法纪中也规定如果怀疑敌军伪装成平民,也须经过(临时设立)军事法庭程序,才能作出判定。吉田还指出,日军杀害了大批“败残兵”,即失去战斗意志的士兵,依照国际法等也应该先劝降,而不是直接杀害。东亚关系史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石井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史料显示,战时国际法规定不能杀害俘虏和平民,所谓杀的是伪装成平民的便衣士兵,完全是日军为逃避责任的狡辩。

关于死难者数字,吉田和石井都认为虽然具体数字存在争议,但以“当时南京只有20万人”为根据指不可能杀30万,是站不住脚的。吉田指出,南京市政府1937年11月的公函中提到,当时南京特别市有约50万人,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南京市区当时约有40万到50万人,此外,南京防卫军有15万人。石井也指出,史料显示,南京市区和近郊的县共有100万人以上居民和难民。战后审判资料中有死者在30万人以上的说法,当代日本历史学者也存在争议,有人持10多万到20万人的说法,也有人主张14万人。但无论如何,日军以所谓扫荡残敌的名义残杀了很多平民,是不能否认的。

关于右翼指“百人斩”是虚假新闻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造假,吉田表示,关于“百人斩竞争”是否是虚假新闻已有法律判决。“百人斩竞争”最初由《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参考消息》注)在1937年11月30日报道,内容是日本陆军的两名少尉向井敏明、野田毅在进攻南京途中比赛谁先斩杀超过100人。其在12月13日的报道中写到在攻占紫金山战役中得出了“106对105”的结果,并又开始“150人斩竞争”,正是日军占领南京城(12月17日)前几天。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其两部著作《中国之旅》《通向南京之路》中调查报道南京事件,其中也包括“百人斩竞争”。侵华战争的大量照片由于拍摄者、拍摄时间不明,曾被右翼等抓住把柄指是虚假照片或挪用照片的问题。某些照片确实可能存在误用,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不可否认,日方也有日军寄回家乡的照片可提供佐证。

正确史观传承岌岌可危

随着南京城上空响起凄厉低沉的警报声,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停驶鸣笛,道路上的行人也停下脚步,全城默哀。 泱波 摄

尽管种种“南京大屠杀否定论”在事实层面早已破产,但日本右翼势力却从未放弃他们的鼓吹,同时,随着日本政府“摆脱战后”的姿态日益明显,这些论调甚至有了更多“阵地”。日本历史学者敲警钟说,日本政府从历史中学习的姿态越来越模糊,正在渐渐忘记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南京大屠杀否定论的13个谎言》的主要执笔者,已故一桥大学名誉教授藤原彰曾指出,从战后50周年前后开始,随着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化、军事大国化的意愿增强,历史修正主义论调披上自由主义史观外衣,破产的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也再次粉墨登场,其阵地主要是《正论》《诸君》《产经新闻》《文艺春秋》等右翼杂志和报纸。部分媒体也热衷于炒作此类“摆脱自虐史观”“摆脱反日史观”的论调,导致其在部分日本国民中也有了一定影响力。

吉田忧虑,从1993年细川护熙内阁开始,日本首相都在8月15日战争结束纪念日举行的战殁者追悼仪式上,明确承认对亚洲的加害和对外国人战殁者表示追悼,而从2013年开始,安倍在战殁者追悼仪式上不再提这两点,2015年8月15日发表的谈话中更表达了为战后和道歉画上句号之意。媒体上,反省战争加害责任的说法也在减少。在这种导向下,很多日本民众也认为,日本已经做出了足够多的道歉。

石井指出,现在日本的初高中教科书中基本都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这是汲取1982年日本因教科书检定计划修改对南京大屠杀等的描述而引发国际社会谴责的教训,也是历史研究者和民间的主张的反映和成果。但问题是虽然教科书中有正确的记载,但由于课时以及教员意识等原因,这些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授,年轻人没有正确吸收这些历史事实。石井认为,日本亟须建立传授日中之间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问题的体系,从培养教师做起,否则日本年轻人会离历史和正确的历史观越来越远。

吉田也表示,相对于中国致力于进行课堂内外的历史教育,日本的历史教育体系和设施都远远欠缺,除了有美化战争倾向的靖国神社游就馆、鹿儿岛县知览特攻和平会馆以外,几乎没有战争史博物馆。同时,在日本有战争体验的人群已不足1%,正确认识历史的战争记忆的传承岌岌可危。“日本要在亚洲和世界真正得到尊敬,就必须摒除歪曲历史真实的战争美化论,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正确传承历史认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