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化武迷局搅动世界风云

2018-04-12 07:16:52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

各国纷纷“发声”“站队” 联合国上明争暗斗

围绕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地区疑似遭化武袭击事件,美国10日拉拢英法等盟友,酝酿对叙利亚采取联合行动,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站队”和舌战让当天联合国安理会的磋商斡旋无功而返。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杜马地区7日据称发生化学武器袭击。在法国首都巴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到访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10日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达对这一事件的忧虑。

穆罕默德说,沙特支持出兵叙利亚。根据发布会现场对穆罕默德阿拉伯语讲话的法语翻译,他说:“如果我们的伙伴结成的同盟有要求,我们会出现在那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0日与多国领导人讨论叙利亚局势。英国政府官方声明说,首相特雷莎·梅当天与特朗普通话,两人同意化武袭击“绝对应受谴责”,国际社会必须作出回应,“支持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化武”。

白宫发言人莎拉·桑德斯10日宣布,特朗普取消拉美行程,将留守美国“审视美国对叙利亚(局势)的回应以及全球动态”。

同样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要求匿名的官员10日告诉美联社,美法英正就军事打击叙利亚密集磋商,行动最早可能本周末开始,但三国领导人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如果三国决定联手行动,可能由法国而非美国牵头,以显示国际社会就禁止化武团结一致,回击俄罗斯和伊朗对叙利亚政府的政治和军事支持。法国总统无需议会批准便可发起军事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10日关联疑似化武袭击调查的3份决议草案均未能通过。根据安理会议事规则,一项决议需获15个安理会成员中的至少9个投票赞成,且不能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

由美国起草的决议草案以严厉措辞谴责袭击事件,同时要求新设立独立、持中立立场的调查组,以确认袭击责任人。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认为,草案似乎想证明立即着手对叙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并企图恢复去年11月已过期的联合国调查机制。俄方否决了美方这份草案。

随后,由俄罗斯起草的两份决议草案也未能通过。美英法对两份草案投否决票;同时,俄方两份草案获得的赞成票未达9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认为,俄方起草的第一份草案让俄罗斯有权选择调查人员、评估调查结果,“这些听上去(像是)独立或中立吗”?

涅边贾回应说,美国及其盟友不需要为确认责任人而通过决议,因为它们早已指认叙利亚和俄罗斯。“你们不想听没有发现化学袭击痕迹的事实,只是找借口”,希望以决议无法通过方式“证明武力对付叙利亚的合法性”。

据新华社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行业影响有多大?车商:进口车会涨

    中美贸易摩擦.jpg

    特朗普的美国关税“大棒”还未落定,中国已经准备开始实施“反击”了。从进口汽车的流程看,平行进口车商“船小好调头”,应该会选择集中备货原产地非美国的竞品车型,补充进口车市场,抑制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详细]

    04-11 07-04北京青年报
  • 大国工匠迎来“薪”时代 破“技工荒”需多管齐下

    技工荒.jpg

    “文件意在明确一个导向,即技能激励导向,通过综合施策来解决技工短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难题。[详细]

    04-11 07-04科技日报
  • 四川卧龙熊猫母子首同框 顽皮啃坏红外相机

    xiong_副本.jpg

    记者7日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在回收安装在老鸦山区域的红外触发相机里首次采集到野生大熊猫妈妈带宝宝游玩的影像资料。钟欣摄  红外触发相机里采集到的影像资料。[详细]

    04-11 09-04中国新闻网
  • 研究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 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最新大规模呼吸病流行状况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包含了我国20岁至40岁年龄段的青年人群,获得了涵盖更广的人群患病状况,并据此首次得出全国患病人数,为制定防治方略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详细]

    04-12 07-04中国青年报
  • 扎克伯格有备而来 “扛住”国会首轮盘问

    美国脸书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10日参加国会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商务委员会联合听证会,接受44名参议员就这家社交媒体企业用户个人数据遭“窃用”一事轮流盘问,累积超过4个小时。美国主流媒体观察听证会问答过程,认为扎克伯格成功地“避重就轻”,没有解释...[详细]

    04-12 07-04新华网
  • 日本新规全面征收“出境税” 民众:政府可能没钱了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政府指出,征税的目的是完善旅游环境。[详细]

    04-12 07-04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