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研讨会现场
张衡一号模型展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洹星):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上千名代表和专家与会,共商如何进行防震减灾国际合作。中国地震局还展示了中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初步研究成果和数据共享方案。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与地震风险共处”,与会上千名国内外嘉宾围绕地震科学研究热点、地震安全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与世界上77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关系,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的合作关系,在地震监测、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双边和多边的合作。“2007年至今,(中国)共为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缅甸和萨摩亚等国家援建了40个地震台站,培训100余名技术人员。正在实施的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将整合50个地震台站,实现对中国南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
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在研讨会上指出,2004年新加坡就与中国地震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新加坡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新加坡愿意与中国地震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出席这次国际会议,证明我们愿意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我们如何更好的认识地震,以及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具备应变的能力。新加坡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的利益领域,也有很深厚的关系,灾害管理正是其中之一。这方面,新加坡民防部队和中国地震局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中国地震局当天还展示了中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初步研究成果和数据共享方案。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说,“张衡一号”在高度约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上开展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将为全球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天基平台和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地球电磁场变化的情况,进行研究,寻找规律,来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但是我要特别强调一点,现在的卫星是不能预测地震的,但是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太大,所以我们要联合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共同研究地震发生的过程,为未来建立地震预报的监测体系创造条件。”
赵坚同时指出,未来“张衡一号”所获得的科学数据将投入到国际合作应用当中,鼓励从事地震监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研究的机构积极使用这个卫星的数据,促进科学产出最大化。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确定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召开的国际研讨会还展示了部分中国地震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认知和参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一线”城市陆续出台的人才新政已经显现出较强的“引力场”效果。智联招聘发布《2018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跳槽时,有33.2%的白领选择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超越传统一线城市的32.7%。[详细]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4月1日起实施,这一规范主要针对支付风险控制措施较少、安全性较低的静态条码,明确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有关负责人说,二维码支付流程分为支付指令的生成和处理两个阶段。[详细]
新当选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2日公布了3名内阁关键部门的部长人选,并宣布设立一个包含多名前政府高官和企业家在内的咨询委员会,以帮助新政府研究过渡时期的政策制定。这3名部长均为执政联盟希望联盟(希盟)成员党的领导人,其中民主行动党秘书长、前槟榔屿州首...[详细]
    十年前寸滩地区属于稍偏地区,但是现在修那么多楼盘,住那么多人,发展起来了,这个黑石子垃圾场严重影响当地人生活,已经到该搬迁的时候了吧。请问什么时候搬迁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