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中国客赴加游消费模式不断升级

2018-08-10 11:25:1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李保东

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旅游合作成为新亮点。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游客赴加拿大旅游正朝着深度游和个性游方向发展,消费模式不断升级。

2018年是中加旅游年。据加拿大旅游局统计,今年1-4月,有17.8万人次中国游客到加拿大旅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9%,中国首次成为加拿大第二大外国游客来源地。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多伦多办事处主任杨文婷介绍说:“中国游客目前正朝散客化、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游、自由行等出游方式。”

加中旅游协会会长蔡雪麒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游客由以往的大团变为小型深度游,更多加拿大特色旅游项目逐步被发现,比如火车游和冬季极光游等。”他还表示,中国游客的消费也更加理性,大部分游客事先了解过本地性价比较高的商品,在购买时更有的放矢。

协和旅程渥太华公司经理辛冰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旅游团正向小而精的方式转变,家人朋友组团居多,吃住行高档化,注重质量和休闲体验,往往自己预定或者指定高档四星、五星酒店,行程悠闲不赶路。

辛冰说,对中国游客来说,加拿大往往是他们去过日本、欧洲、美国以后的第四或第五目的地。所以,一般的人文或者自然风光已经不能激起中国游客的兴趣。为此,加拿大旅行社纷纷推出特色项目,比如打猎、冰钓、看极光和北极熊等高端项目。

但面对日益增长的中国游客数量,加拿大旅游配套资源上的短板也暴露出来。蔡雪麒说,加拿大各主要景点的酒店、导游和车辆有限,已成为限制中国游客增长的瓶颈。而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行政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也导致协调不畅,短时期内难有改观。

近年来不少人反映加拿大旅游签证比较难签。有加拿大媒体报道说,这与加拿大接待能力有限有关。加拿大只有冬夏两季,而且冬长夏短。夏季只有3个月,全国酒店比较紧张,价格较贵。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酒店都不会满员,所以加拿大不愿多盖酒店。另外,加拿大人崇尚自然,环保理念极强,也不愿开发旅游景点。

此外,虽然加拿大旅游业总体来说比较规范,但也存在少数小旅行社无证经营问题。这些旅行社用租来的车辆来接送中国游客,并实施低价竞争策略。但一旦出现问题,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难以保障。(记者 李保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长江经济带半导体高新科技企业:有能力有信心将贸易战转危为机

    近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挥动关税“大棒”的目标就包括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汪良恩说:“半导体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晶硅,单晶硅国内可以生产,不过单晶硅也是用多晶硅来生产的,半导体级的高纯度多晶硅现在百分之百还依赖进口,我们主要从...[详细]

    08-10 10-08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用一生奉献诠释中国脊梁

    ”  虽然已经逝世32年,“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依然活在无数国人心中,他的先进事迹在中华大地上传颂,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争当中国脊梁。1996年,邓稼先曾经的同事——于敏、胡仁宇等著名科学家联名在《光明日报》著文,给予邓稼先临终前所著的《建...[详细]

    08-10 10-08光明网-《光明日报》
  • 家境不宽裕 “西瓜男孩”坚持卖瓜攒学费

    W020180809356231470582.jpg

    近日,李恩慧卖西瓜攒学费的经历在网上传开后引发了大量关注,不少网友表达了对李恩慧的肯定和赞扬。李恩慧:也有很多人给我捐款,但我都退还给那些好心人了,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卖瓜来赚取学杂费。[详细]

    08-09 15-08北京青年报
  • 上海青浦:一男子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批捕

    今年6月初的一天,民警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公路上对张某驾驶的一辆货车进行检查,在货车车厢内当场查获某燃气公司的液化气钢瓶100余个。原来,张某曾承租上海市青浦区某地的液化气站,2016年7月,因一场液化气爆炸事故,其燃气经营许可证被吊销,未准予延续并禁止在上...[详细]

    08-10 11-08检察日报
  • 中毒事件5个月后,美突然对俄发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诺尔特8日说,因今年3月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美国媒体指出,在“特普会”前,就有政府人士坚称,华盛顿已对莫斯科部署“久经考验”的外交武器。而如果美国真的 “降低外交关系级别”,那么俄方可能出台对应的报复...[详细]

    08-10 11-08解放日报
  • 澳天空新闻台因争议节目遭抵制 节目已从地铁全面下架

    因采访声名狼藉的纳粹支持者,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近日在该国引发巨大争议并遭到抵制。英国《卫报》称,白人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近年在澳大利亚愈发明显,而天空新闻台对科特雷尔的采访正是在助长这种情绪,此类报道值得警惕。[详细]

    08-10 11-08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