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越来越多的中国党政官员乐于开微博“晒”个性

2010-11-23 18:30:00    作者:蒋芳 蔡玉高 孙伟丽   来源:新华网  

“我原以为我很‘in’,因为我写‘围脖’了。但我不知道‘给力’是什么意思,心里真有点纠结。‘纠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太清楚。哎!”

  “我原以为我很‘in’,因为我写‘围脖’了。但我不知道‘给力’是什么意思,心里真有点纠结。‘纠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太清楚。哎!”

  短短三句话四个网络热词。上述这段话并非出自某个年轻人口中,而是53岁的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章剑华的微博上。

  今年9月22日,章剑华发布了他的第一条微博。此后几乎日日更新,没有一天懈怠,内容涉及工作、生活和个人所思所想。与常人不同,章剑华的微博大部分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的,时间多在早上五六点钟。

  “平时工作太忙,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就只好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发。”章剑华说,“微博其实就是可以公开的日记。官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喜好,表达出来没什么可怕的。”

  在中国,官员触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网络问政也在日益常态化、制度化。有人总结,从当年的BBS、博客,到今天的微博,官员与互联网的关系其实很微妙。   “今年以来,百字微博一再引爆热点,掀起阵阵冲击波。微博不仅成了政府了解网络舆情的重点监测对象,更成为让一些政府官员颇感‘憋屈’的‘围脖’。”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如表示。

  今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做了一次主题为“当代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调查,并公布结论称“宣传部长和县委书记这两个群体的官员最怕网络监督。”

  然而,也有很多政府部门主动选择微博作为与网民的沟通工具。今年8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正式开通微博、博客和播客“平安北京”,20天内访问量突破210万人次,微博粉丝近5万人。

  网友普遍认为,“平安北京”有利于拉近公安局与民众的距离,从而树立起公安局具体的、亲切的公众形象。

  与传统的以“官方语汇”为主的新闻发布不同,“平安北京”微博贴有值班民警的个人照片,除了发布新闻、普及安全知识,还有专人调节气氛,与网友交流谈心。

  “天凉了,在平房生炉子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南方来的朋友,没有生炉子的经验,一定请房东或邻居帮忙看一下。”这是“平安北京”11月23日上午发布的一条微博,充满温情。

  与政府机构相比,官员个人的微博更带有吐露心迹、展示个性的色彩。一些不便在工作场合发表的感想和观点,官员们有时也会发在微博上。

  “昨晚看了电影《山楂树之恋》。据说年轻人不大爱看,而我们这代人看了还是挺感动的。这是我们年轻时候的《非诚勿扰》。时代不一样,爱情也不一样。”章剑华11月6日的微博中这样写道。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也在博客上写下了观后感:“就象一场时光倒流,那1970年时的车站、街道、商店、学校、农村、医院等历历再目,甚至那布店用来传递钞票夾的铁丝轨道、用塑料丝编织小金鱼挂件等细节都那么清晰和熟悉。”

  微博是否有影响力,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粉丝”的数量。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去年在新浪微博实名注册了“同学伍皓”,至今已拥有97795名“粉丝”。11月16日,伍皓在微博中记录道,“作为一个公务员,当然应该把粉丝当成上帝,当成至尊。因为,粉丝是公民的一部分,如果有99999个粉丝,这些粉丝就真的是九五之尊了啊。”

  然而,粉丝众多也让伍皓的实名微博屡挨“板砖”。在一条微博中,伍皓坦言,“受身份所限很多话不便说,弄个网名,想说啥说啥,别的部门别的地方的事也可以评论。那才叫个爽!”

  专家分析,过去中国党政官员给人的印象总是严肃,略显刻板,越是公开场合越显得“格式化”“程序化”,鲜少表达“自我”和“个性”。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影响到官员的表达方式,越来越熟练地使用网络语言就是一个表现。

  对于新加入微博的官员群体,中国网民表示了极高的关注。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的“粉丝”群体。

  从粉丝留言来看,大多数网民并不寄望于通过微博解决问题,而更多热衷于借此了解官员的性格和个人想法,并表示这大大改善了官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老章,你就是个很给力的人!”一位网民在章剑华的微博上留言。还有网民发帖说:“敢于在网上晒太阳的官员,至少心里是阳光明媚,否则官员最怕晒太阳。”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说,微博交互性极强,官员愿意实名上微博与网友互动,体现了其本人的平等精神。其次,微博要求言之有物,否则就没人看了。过去,中国的党政领导大多习惯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密,而这样的自我公开值得鼓励。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新浪网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则预计,今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

  (记者 蒋芳 蔡玉高 孙伟丽)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