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6 06:49:00 作者:张灵 来源:京华时报
▲很多流动人口子女希望和北京孩子一样,在北京上高中。资料图片
昨天,《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在市教委网站正式发布。纲要首次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满足他们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学校招生范围向社会公布
【纲要】坚持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规则,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机会公平。各区县根据本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本区域内每所学校的就近招生范围和招生人数并向社会公布,确保辖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学有其位。
【解读】参与教改纲要制定专家、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学勤介绍,每个学校向社会公布就近招生的范围和人数,意味着这项政策不仅是对普通学校提出要求,一些百姓需求比较旺盛的教育热点校也将同样按要求操作,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更加透明、公平。同时,政府还应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优质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名校概念,应该引导家长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
【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微博)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评高职需有农村任教经历
【纲要】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解读】北京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表示,将教师到农村校和薄弱校任教与职称评定挂钩的做法,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教师和校长流动应有制度保障,制定出详细的措施和具体时间表,中长期规划只有10年时间,如果迟迟不能实行,政策再好也不能起到实效。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将继续试行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合作等。建立区县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机制。开展名校办分校、教师特派、优质管理输出等试点。
■故事
两个外地家庭的求学梦
3年前,肖萍(化名)辞去陕西老家银行的工作,准备来北京与丈夫团聚。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肖萍最担心的是女儿的读书问题。
肖萍的女儿那时刚小学毕业。按规定,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但为了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肖萍和丈夫艰难地决定:“带女儿来北京读书。”
肖萍四处托朋友找关系,终于联系到一所知名初中,在缴纳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借读费后女儿入了学。
也是在同一年,潘前贵的小儿子也在北京读初中了。潘前贵20岁就离开湖南老家来到北京,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北京出生。
肖萍的女儿在学校一直表现优秀,在学校女儿度过了快乐的初中时光,但在肖萍和丈夫之间,有个话题在女儿面前是不能提及的——户口。“我们不想让孩子过早感受到这些,不想给她增加压力。”
进入初三下学期,有一天,肖萍发现放学回家的女儿有些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学校开始中考报名了,女儿因为不是北京户口,被排除在外。那一次,女儿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同。
与肖萍略有不同,在孩子在北京读书的问题上,潘前贵一直持有一种悲观的心态。“高考回原籍考的政策恐怕一时难改变。”也因如此,潘前贵于2008年在燕郊买了房,指望买房落户的政策,把一家人的户口转到河北去。
随着中考临近,肖萍和丈夫也变得越来越焦虑,女儿是否继续留在北京读高中成为他们最大的心病。最后,还是丈夫拍了板:“就留在北京,想尽办法给女儿找学校,大不了以后咱不高考了。”肖萍说,做这个决定时有点豁出去的感觉。
中考结束,肖萍和丈夫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奔走,这一次联系高中并不顺利。“那段时间简直就是煎熬,只要找到合适的学校,出多少钱我都愿意,可是就怕没学校愿意收。”终于,临近新学期开学前一周,肖萍接到一所示范高中的录取电话,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相比起来,潘前贵送小儿子上高中的过程并不是很难。早在1年前,他就把初中毕业的大儿子送到了河北三河一中,小儿子毕业也同样去那所学校。潘前贵说,在那所学校还有不少这样的北京打工家庭子女。
对于刚公布的北京市教改纲要,肖萍说,但愿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北京正逐步放开对外地人的求学限制,或许3年之后,女儿就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了。潘前贵的设想则更大胆,希望取消户籍限制,将来无论在哪都能参加高考。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