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30 09:04:00 作者: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浙江省嘉兴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办公室”在当地日报、网站上公示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除了本人照片、学历、工作简历、现任职务等信息,还公开了其配偶、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的社会身份。
公众如何看待嘉兴这一举措?目前官员信息公开程度如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5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8%的人觉得当前官员个人信息不透明,81.7%的人期待官员信息充分公开,其中49.3%的人表示“非常期待”。受访者中,“80后”占39.9%,“70后”占35.0%。
嘉兴:公开拟任官员社会关系破除了猜疑
浙江省嘉兴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从全国各地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引发的热议来看,公众对年轻官员的疑虑并不在于其该不该位居要职,是否‘官二代’或‘富二代’,而在于其从政之路是否符合程序正义,是否阳光透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次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的过程中,一些群众有疑问:这么年纪轻轻的“75后”甚至“80后”就成为副处级干部预备人选,入选干部是否有后台?是否有背景?
“为了回应群众关注,有效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确保选拔工作始终阳光透明,我们在公示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除了公开入围人选的相关信息,还公开了其配偶、父母的从业情况,子女的就学情况等。”该负责人说,考虑到当事人个人隐私,没有公开家属姓名,只是公开了单位、职务等关键的社会身份。公示后,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广大群众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公开破除了猜疑。
充分公开官员信息,会有哪些作用或后果?调查中,79.9%的人首选“有助于对公权力的监督约束”,73.4%的人认为“有助于杜绝人事腐败”,67.1%的人表示“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认为,要建设法治政府,就要强化公共机构的自我管理,官员信息公开是一个基本的机制。他认为,官员个人信息公开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对公共机构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廉洁性,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克服腐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指出,个人信息有些涉及隐私,不愿公开是人之常情。“但既然为官,就是公权力的一部分,官员的基本资料和社会关系,不应该是隐私。信息公开后,老百姓就能看得清楚,这对一些‘官二代’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官场有约束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77.7%的人认为既然为官,就必须接受公众监督。63.1%的人认为官员的基本资料和社会关系,不应该被视为隐私;仅8.5%的人认为公开官员个人信息,侵犯了官员个人隐私。
现任官员信息何时才能真正公开
中国移动职员张亚东觉得,官员是公众人物,要对公众负责。官员信息公开应该是政府信息公开最基本的内容。“不过,信息公开也要有度。官员毕竟不是明星,要是天天刨人家生辰八字、星座,也没啥意思,而且容易导致官员作秀。”他认为,官员的权责范围、绩效考核、财产状况和家庭背景,应该向公众公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渠道。
官员的哪些信息应该公开?调查中,79.9%的人首选“家庭财产和投资状况”;其次是“父母、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的社会身份和财产状况”(77.1%);接下来分别是“个人简历”(64.6%)和“电话等联系方式(26.9%)。
于安表示,目前一些公务人员家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获益于其公务员身份的,即使没有直接利益的取得,也可能会得到一些反射性的利益,比如别人会因为知道某人拥有领导干部的家庭背景,就会提供某些好处。所以,公开官员的直系亲属,不用指名道姓,只要有职业身份就可以了。
“官员信息公开的执行会遇到一些障碍,因为它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这些障碍恰恰说明公开的必要性。”于安说,开了头是好事,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燕继荣指出,仅仅靠公开信息不能解决官员任免的所有问题。目前官员由上级组织部任命,那就有一个自上而下公开的问题,所有官员的信息都应该公开。现在只是拟任官员信息公开,现任官员的信息何时才能真正公开?另外,一些官员会把自己非正常渠道所得的财产转移给配偶、子女和父母,信息公开能不能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这些都是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调查显示,81.8%的人认为应确保公开信息的真实性;67.3%的人建议信息公示时间应该贯穿官员任职始终;66.1%的人认为公众、媒体应增强监督约束公权力的权利意识;59.3%的人建议在公开官员信息后,还应对民众的回应给予及时反馈。 实习生 杨康 本报记者 王聪聪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