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3 06:59: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10月19日,北京宣武医院,护士在为病人剪指甲,这是基础护理工作的一项内容。今年3月,北京市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由护士取代护工。王海欣摄(资料图片)
“一人生病全家陪床”。很多住院病人都曾遇到的这种无奈和尴尬,如今在全国仍未根本解决。
卫生部早在多年前就发文,确定我国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为1∶2。而卫生部新近公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执业医师数为190.5万,而注册护士数量仅为185.4万。也就是说,当前医护比仅为1∶0.97。
要达到1∶2的理想医护比,注册护士缺口还差190万人。也就是说,现有护士再增加一倍,才能达到原定标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职业的专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对病人恢复健康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护士资源不足问题,虽然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毕竟存在巨大缺口。
究竟原因何在呢?有专家指出,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重治疗、轻护理的状况。这表现在医疗价格体系严重扭曲,药费、检查费过高,而技术服务收费太低,合理的护理机制仍未形成。
此外,我国医疗机构的护理岗位严重缺编,也是一大直接原因。很多医院认为,多一个护士就多一份支出,为了控制人力成本,严格控制护士规模。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护士岗位报酬低、压力大,使得护理人才流失严重。据《新闻晨报》5月12日报道,上海市医疗机构5年来约有10%的护士流失,个别医院甚至高达30%。
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2009届和2008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68元和1889元,均低于全国各本科专业毕业生总体平均月薪(2369元和2133元)。
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2009届和2008届的平均月薪,分别为1386元和1250元,也低于全国各高职专业总体平均月薪(1890元和1647元)。
由于护理资源严重不足,如今各大医院中出现了大量护理员,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员在注册护士指导下,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工作内容包括清洁床单,协助病人进餐、排泄和洗浴等。
不过,当前医院配置的护理员数量,仍难以满足患者一对一的护理需要。
仅以养老护理员为例。中国新闻社11月25日的报道称,截至2009年底,中国1.67亿老年人中,失能老人达1036万人,半失能老人有2123万人,他们需要各种照料服务。但在养老服务领域,专业化人员十分缺乏,目前全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而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潜在需求,在1000万人左右。
护士和护理员的紧缺,还催生出“护工”这一职业人群。如今,不少患者家属都会雇护工照看病人。而护工一般不属于医院护理人员,有些则属于家政公司。护工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然而,护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护工缺乏医疗常识,未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不具备卫生护理员资格。这让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带来医疗隐患。近年来,医院出现“黑护工”,扰乱病房工作秩序的情况,也屡见报端。
为此,今年年初,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等多项举措,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随后,卫生部又在全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由护士代替护工为病人洗脚、洗头,完成护理工作。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护工比例,提高护理质量。
但也有观点指出,当前护士人手缺口如此巨大,要求护士在承担繁重的病情观察等工作之余,同时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不太现实。而且,若护理费因此提高,费用是否会转嫁给患者?
针对这种担心,有专家建议,在护理资源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应实行护士和职业护理员培训并行推进。
首先,国家应加大在护士待遇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提高护理服务的价格,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工作。政府还可以考虑出台政策,给医院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对护理服务的规范管理,将护理费用列入医保报销,尽量减轻百姓负担。
其次,国家还应加大对无资质护工技能培训的支持,对他们进行卫生职业培训,将当前没有资质的护工培养成职业的护理员。
事实上,已有媒体报道广东、安徽等地已有不少护士职业学校,专门为大医院培养生活护理员以取代护工,非常受欢迎。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陈静曾表示,未来掌握专业生活护理技能、获得卫生部门及劳动部门资格认证的护理员,将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式一分子。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