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北京农委:蔬菜供给“追不上”人口增长

2010-12-03 07:30:00    作者:文静   来源:京华时报  

  耕地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耕地总量‘追不上’人口增速,蔬菜自给率也就上不去了,供应不上,价格必然上涨。”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增产保供应成为稳定物价的首选措施,北京市政府在11月30日提出12条措施,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产品自给能力。”北京拟在本月出台菜篮子工程计划,未来5年,北京的菜田要达到70万亩。

  本报记者文静

  1

  北京需求有多大

  一年吃掉千万吨

  如果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000万计算,北京每天消费蔬菜要2000万公斤。

  “我们每人每天大约吃掉1公斤的蔬菜。”新发地市场统计中心负责人刘通说。一公斤,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多。刘通解释说,我们在市场上买的蔬菜专业术语叫毛菜,也就是说没有洗,没有去除不能吃的部分。

  如果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000万计算,也就是说,北京每天消费蔬菜要2000万公斤,一年就是730万吨蔬菜。有分析人士称,加上饭店、宾馆及浪费等情况,实际上北京一年的蔬菜消费量可能要达到千万吨。

  这上千万吨的蔬菜从哪里来,七成多来自周边省市。

  市农委副主任陈涛说,北京人口逐年增加,但土地资源有限,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也相对固定。农民不仅要种菜,还要种水果、粮食等。经过分配后,蔬菜种植面积也是有限的。这样,蔬菜的产量因为巨大的消费量而显现不足,只能靠外地供应。陈涛说,建国初期,由于是计划经济,流通也不方便,北京的蔬菜自给率很高,基本全靠自给自足,但经济要发展,肯定要流通起来更合理。

  如今面对上涨的菜价,北京市提出一方面要加强与蔬菜产地对接,实施直接建基地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菜价。另一方面,北京拟在本月出台菜篮子工程计划,以全面提高蔬菜自给率,将现有的28%自给率提高到35%。按此计划,五年内北京市将新增菜田10万亩,总量达到70万亩。

  2

  本地能否满足需要

  嘴多了地却少了

  人口在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显然跟不上,这样的话,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在菜价上涨的节骨眼上,北京市要增加菜田的消息,不禁让人联想,如果本地的菜田足够多,生产出的蔬菜也足够多,省去巨额的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一系列中间环节,那么市民就能吃上便宜不少的菜。

  另一组数据却显示,北京市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耕地面积约350万亩,2008年下降到310万亩。包括粮食蔬菜在内的10余种农作物全部显示播种面积在减少,除了玉米和花卉。

  北京市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对记者说,不但是北京,全国的耕地面积都在逐年减少。新发地是北京市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市场九成蔬菜供应靠新发地。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成居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人口在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显然跟不上,这样的话,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他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在国家有利的调控下,每年上涨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3

  外地菜能否抑价

  大家都知道囤货了

  过去大批货往市场进,现在是一点一点进,收不上来货。

  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显然单靠本地不可能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必然要从外地运入大量蔬菜粮油。如山东寿光每天都会有大量装满蔬菜的车运往北京,大约有150万到200万公斤,包括了70多个品种,既有普通的家常菜也有比较高档的菜。

  环绕北京的河北省也是北京重要的“菜园子”,作为蔬菜生产和调出大省,去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651万亩,产品除满足省内需求外,主要销往京津等地,外销率达一半以上,对保障首都等地的蔬菜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上涨的菜价,河北省要求在环首都的涿州、怀来、丰宁、三河、大厂、固安等13县市分别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每个县市先选择30至50个村,每个村建设不低于1000亩的蔬菜生产标准园。

  蔬菜在生产环节得到了保障,但能否足量地进京摆上市民餐桌呢?

  王淑华是玉泉路粮油市场的商户,做了十几年的粮食批发生意,前段时间去河南收购农民手中的玉米,根本就收不上来,没有人卖。“过去大批货往市场进,现在是一点一点进,收不上来货。”王淑华有点发愁,“现在粮食特别不好收,很多农民就放在手里,不着急往外卖。”

  有专家告诉记者,农民现在并不着急卖农产品。过去农民种地,庄稼一旦收获希望马上卖出去,拿到钱赶紧买种子肥料为下茬播种做准备。现在农村有小额贷款,农民不愁资金问题,辛苦种了一年,农民也等着涨价,“他们对涨价都有心理预期,所以不着急卖”。 王淑华说,过去粮商和市场大户都知道多进货,然后等着高价再往外卖。现在的情况是,“农民也不着急卖了,大家都知道囤货了”。

刘宝才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