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奢侈品市场公务消费占比高 成送礼热门首选

2011-01-20 14:42:00    作者:杜海涛   来源:人民日报  

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先富起来的人可以选择高消费,这在欧美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先富起来的人可以选择高消费,这在欧美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当前人们对奢侈品消费存在争议,主要是对这种财富占有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先富未能及时带动后富,收入分配未能更多地惠及每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是当下消费率不高的症结所在

  贫富差距正拉大——

  在富人将大量金钱投向奢侈品市场时,我国还有许多家庭生活艰难

  寒冬。北京国贸。来自河北的农民工李春中在等候公共汽车时,偶尔走进国贸商城。当他看到一张张价签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只手表16万元,一个小包2万元,这样的价格让他目瞪口呆。

  47岁的老李怎么也不明白,一只手表,就要花掉他10年的收入。这样的对比,让他十分困惑。

  老李想不明白的事,在许多人眼里却是稀松平常:

  去年北京车展,售价3000万元的意大利顶级跑车布加迪在开馆2小时后就被一名男子买走。如此昂贵的跑车,中国的意向客户已突破50人!而根据瑞士手表行业联合会的调查,中国已经成为瑞士表最大的出口国,售价100万美元的伯爵表很多都被中国人买走。

  一些人辛苦1个月收入勉强过千元,一些人为了一辆名车、一块名表不惜豪掷万金,“这种巨大的反差,反映了中国贫富差距正在拉大的事实。”长期从事消费社会学研究的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赵卫华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分析,根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内地资产过千万元的富豪已达87.5万人,其中亿元富豪5.5万人,10亿元富豪1900人、百亿元富豪140人,“这是奢侈品消费增长的根本动因。”

  然而,在富人将大量金钱投向奢侈品市场时,我国内地的广大农村地区有许多家庭生活艰难。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认可的每人每天低于1.25美元的贫困标准看,我国还有上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

  赵卫华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内与体制外、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在不同群体之间,区别“富人与穷人、上层与下层”的鸿沟已经形成。

  据测算,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为2.57,1985年该比例下降到1.859;之后,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城乡收入之比开始拉大。根据九三学社提供的发布数据: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在一定程度上,奢侈品消费群体与正在形成的富人阶层高度重合。名车、名表、豪宅甚至游艇、私人飞机成为他们显示地位、炫耀身份的消费目标。”赵卫华说。

  公务消费占比高——

  由老百姓和企业埋单的公务消费,大都缺乏奢侈的正当性

  赵卫华认为,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先富起来的人可以选择高消费,这在欧美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但是,当前人们对奢侈品消费存在争议,主要是对这种财富占有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在北京西郊一家以接待公务会议为主的宾馆,万宝龙笔就摆在商场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显然,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在这里消费。这种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名笔,大多被人用公款买走,摆上了各类成功人士、政府官员的办公桌。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奢侈品牌,万宝龙1998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专卖店。到去年底,万宝龙在中国的专卖店已有150多家。中国已成为其继美国、意大利后的第三大消费市场。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去年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近1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其中用来送礼的奢侈品消费高达50%,“江诗丹顿的手表、LV的拎包、杰尼亚的领带等都是商务送礼热门首选。”

  公款不仅消费奢侈品,还在制造奢侈品。

  今年元旦后,53度飞天茅台批发价涨至每瓶1300元,价格涨幅高达20%,引起零售商断货、代理商囤货、炒家抢货。有人推断,假设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的价格将至少降价70%。喝的不买,买的不喝——高端消费品就这样成了对价格不敏感群体的身份象征。

  办公楼越修越气派,办公用品越来越高档……这种奢华的公务消费,其埋单者不是进行消费的公务人员自身,而是财政资金或企业赞助。

  赵卫华认为,对于已步入奢侈消费时代的中国来说,私人奢侈消费无可厚非,而对由老百姓和企业埋单的公务消费来说,大都缺乏奢侈的正当性。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