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1 15:15:00 作者:郭兴华 马松林 来源:中国广播网
考验作弊调查(央视《焦点访谈》视频截图)
作弊耳机发送考题答案(央视《焦点访谈》视频截图)
中广网郑州1月21日消息 (河南台记者郭兴华 郑州台记者马松林)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几天刚刚结束的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共有151万人参加了考试,再创历史新高。而和这个数字一样抢眼的,是全国范围内媒体对买卖研究生考试答案的报道。
如今“每逢考试,必有作弊”,作弊现象的泛滥,挑战的是考试的公正性,折射出的是人们的浮躁心态。如何杜绝考试作弊,建立起社会的诚信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前几天刚刚结束的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共有151万人参加了考试,再创历史新高,而和这个数字一样抢眼的是全国范围内媒买卖研究生考试答案的报道,而记者在开考前,答案买卖最猖獗的时期就对此进行了暗访。
记者在网页的搜索栏中输入考研答案、助考等关键词,看到不少网站都声称自己能提供作弊器材和考试答案。只要考生提前为每一科支付一两千元,他们就能保证考试顺利通过。记者随意点击了一则广告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表示他们会安排枪手在考场答题,只要考生带着隐形耳机和接收器进入考场,他们就能将枪手传出来的答案再传给买家。
售卖者:这个接收器就和打火机差不多大小,你到时把那个接收器放那内衣里边就可以了,然后带着纳米耳机,进考场。然后你考场外面的人他登录QQ接收到答案以后,对讲机给你读,你就到时候一边听一边写。
对此,河南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郑观洲表示,为了杜绝各种作弊行为,招考部门每年都会联合公安监察部门,派监考人员在场内外严密巡视,作弊器材难以发挥作用。
郑观洲:对于这种诈骗活动和犯罪行为,在考试期间是公安部门重点查处和打击的对象。对在国家考试中违规作弊的考生,将进行重罚。除取消所有考试科目成绩之外,作弊事实要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所以省招办告诫广大考生,靠真本事去参加考试。不要赔了钱财又输了前途。
1月15日,是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天,这天进行的是公共课政治和英语的考试,也是卖答案者声称可以提供答案的考试。考试开始,记者手中的隐形耳机传出了声音,而答案甚至细致到念选择题时用更易听清的数字代替字母。
作弊器:6至10题 2 3 1 2 2 2 3 1 2 2 11至16 1 3 3 1 4 1 1 3 3 1 4 1。鞍钢,鞍山钢铁厂的鞍钢,革命的革右侧安全的安。
考试后,记者将作弊者提供的答案和网上公布的参考答案进行了对比,发现答案的准确率相当高,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而这样的正确率,足以保证考生超过甚至远远超过所有研究生招生单位对公共课的成绩要求。而这让同样参加今年考研的考生大呼不公平。
考生:我们复习用了多少时间!这些人靠歪门邪道就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小刘是河南省内某高校的研三学生,他向记者透露,在他的同学中的确有靠作弊考上研究生的。
小刘:我们那一届中有好多这样的,20多人吧。进来的初试成绩非常高,但入校后表现跟初试成绩远远不符,你像英语考60、70分,但进来以后连英语四级都过不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买卖答案,考试作弊,既不是今年考研才有的新鲜事,也不是研究生考试独有的情况。这些年每逢考试,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作弊,作弊俨然已成了考试的“孪生兄弟”。每年大考一过,媒体常常曝出泄题、替考、甚至教育单位和教师有组织地策划、纵容、帮助考生集体舞弊的现象。其实舆论过多地纠缠于具体的作弊手段没有多少意义,如何将考试作弊的毒草连根拔起才是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议题。在许多人看来,如今考试作弊现象的泛滥,归根结底折射出的是社会心态的问题。
郑州天之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少春:充分说明了目前社会上的诚信意识的缺失,也就是包括学生在内大家的诚信意识普遍比较淡泊,这个更多的可能涉及到社会道德层面的非常严肃的问题,值得我们社会各界来反思这个问题。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朝聚说:现在很多考生不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相反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和当代年轻人一些逐利的心态有关。好多考生考研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为了比如为了就业,比如为了面子,为了拿到什么样的证书。
按照我国法律,违法泄露考试答案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对于买答案的作弊考生,只能靠最重3年禁考的纪律来约束。所以一方面是逐利的心态,一方面是惩治做弊的不够狠,这也成为作弊者前赴后继、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郑州天之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少春认为,杜绝考试作弊靠公安、教育、通信等部门的协同打击,只能治标,要做到治本,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起社会的诚信机制。
张少春:比如说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的诚信有了问题,银行不会贷给你款,你会举步维艰,可能连找工作都找不到。目前我国在诚信体系这一块的各种机制是不完善的,金融机构对于个人的各种信用体系已逐步在建立,但是涉及其他领域、行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对个人诚信记录的一些保存,档案这些还没有,包括大家融合到一块资源共享。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