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争20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70%
2011-01-22 14:34:00 作者: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21日,从农业部在重庆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暨育插秧技术培训班上传出的消息指出,“十二五”将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在2010年的基础上,水稻机耕水平稳定发展,机收水平每年持续提高3—4个百分点,机械栽植水平每年提高4—5个百分点,力争2015年全国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5%,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部分地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表示,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总产量超过1.8亿吨,种植户1.5亿户,约占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粮食总产量的40%和农户总数的60%。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一可提高单产,采用机插秧,每亩比人工栽插可增产30公斤以上,如果我国机插秧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产1.35亿公斤;二可节约耕地,机插秧采用毯状秧苗,可大量节省秧田并提高育秧工效,与常规大田育秧相比,秧池田利用率可提高8—10倍;三可防灾减灾,水稻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四可省工节本,一般手工插秧1亩需要1.5个工日,而采用步进式插秧机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作业只需要0.15和0.05个工日,分别提高工作效率10倍和30倍;同时机插秧每亩可节省30元左右,机械收获可节省20元左右。由此看出,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宗锦耀表示,“十一五”以来,农业部高度重视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将水稻机收、机插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加大推进力度。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预计新增稻麦联合收割机6.8万台,总量达到84.5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了92%;新增插秧机约7万台,总量达到33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了320%;全国新增水稻耕整地面积1600多万亩,水稻机耕水平达到85%;新增机插秧面积1730多万亩,加上机直播和机浅栽面积,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20%,比“十五”期末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新增水稻机收面积2750多万亩,水稻机收水平突破了60%大关,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6.5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8%。
实践证明,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变了数千年来手工栽插、收获的作业方式,引领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实现了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促进了水稻生产由“靠天农业”向“可控农业”转变、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
宗锦耀透露,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当前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将以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栽插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要通过政府支持,鼓励农户购买和使用插秧机械,加大育插秧技术培训力度,完善技术体系,搞好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收获机械化要通过市场拉动,鼓励农机户、农机合作社提高装备水平,通过跨区作业和区域内规模化服务等形式,开展专业化的收获作业服务,提高机收作业效益,快速推进;植保机械化要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促进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防治效果;烘干机械化要鼓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装置,发展产地干燥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重点是,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以田间集约化育秧技术为主,大力发展机械插秧,插秧机由手扶插秧机逐步向四轮高速插秧机发展;大力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逐步发展机械烘干;全区域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区在发展机收的同时,大力推进栽植机械化,重点解决双季稻晚稻机械栽插和深泥脚田联合收获难题;丘陵山区发展小型耕整地、插秧、收获机具为主,平原地区发展大中型机具为主。西南稻区以提高收获机械化水平为突破口,同时加强水稻栽植机械化培训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山地和小田块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问题,发展中小型耕整机械、手扶式插秧机械;推广分段收获技术,发展中小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和脱粒机。北方稻区大力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努力提升收获机械水平;积极发展烘干机械,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东北稻区要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宗锦耀表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坚持行政推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市场拉动,不断壮大服务组织;坚持示范带动,不断拓展辐射范围;坚持农机农艺联动,把机插秧作为水稻栽植环节的主推技术,不断完善技术路线;坚持宣传促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未来五年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农业部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在态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须臾的放松,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把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收割机、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秧盘、烘干设备等的补贴力度,补贴资金重点向水稻主产区倾斜,有条件的地区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实施作业补贴,不断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示范引导力度,抓紧启动2011年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建设,强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的辐射力度,加速技术推广步伐,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整村整乡推进;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各省要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懂农艺技术的专家,培养一批能操作各种水稻机具的乡镇农机技术骨干,建立一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示范、培训、观摩、实践中心和基地,手把手、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组织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研究和关键装备的科研攻关,研发免耕栽培播种机械、高效水田植保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进一步加大社会化服务推进力度,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大力培育机插秧合作社、机械收获作业公司等服务组织,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不断提高插秧、收获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合力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农机生产企业要加强对新机手的培训和新机具的维修服务,农机流通企业要搞好机具和零配件供应,及时送货下乡,农机鉴定、推广、监理部门要开展水稻机具选型推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严把机具质量关,提高机手技能水平,防范农机事故发生。
陶云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