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0 09:20: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片
春节前后,很多人都在抱怨应酬太多,不是自己请客就是自己被请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春节前后,64.6%的人表示应酬“增多了”,31.2%的人表示“和平时差不多”,仅4.2%的人说“减少了”。
在受访者当中,98.1%的人平时都有应酬,其中37.1%的人平时应酬“很多”。
应酬最多的人首先是“单位领导”,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销售人员”
江苏省某县级市的公务员陈先生刚入职一年。春节前,单位里的应酬让他应接不暇,主要是科里的同事聚会,“自己算单位新人,借机可以和同事们交流交流感情。另外,一些在工作上打过交道的商人也很喜欢请喝酒。”
“过年放假在家的这几天,主要是亲戚朋友聚会。”陈先生说,按家乡风俗,春节期间,亲戚们会轮流做东请吃饭,“还有一些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聚会,也少不了要应酬。”
人们的应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调查中,72.9%的人首选“朋友聚会”,“工作需要”排第二(61.1%),接下来是“家庭聚会”(60.1%)。
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企业采销部主管汪女士表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跟供货商、厂家、广告商、客户打交道,平时一起吃饭谈生意的情况必不可少,岁末年初更是“忙季”。“对客户,我们有各种形式的答谢酒会。而供货商、厂家,除了请客吃饭等常规项目,还赞助我们公司的年会,也包括泡温泉、滑雪等娱乐项目。”
哪些人的应酬多?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单位领导”(82.7%),其次是“公务员”(59.6%),第三是“销售人员”(59.4%)。45.9%的人认为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应酬现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的应酬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人的人情往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走走,同事之间坐坐,这种应酬的时间短,可以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第二类是商业应酬,“上下级之间跑官卖官,商人之间利益交换,这是节日腐败的典型表现”。
第三类是回礼性应酬,“比如有朋友结婚了,送了一千元红包,害怕别人忘掉,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自己结婚时再收回来。这其实是‘零和游戏’,像春节期间的很多礼品,甚至还没进屋,客人一走就被送到了另一家。”
在汪女士看来,目前大多数应酬都是利益使然,“谁求人办事,谁就得请客送礼,满足另一方。比如,我们是中间商,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所以我们就得让客户高兴,变着法儿的找机会请吃饭;而供货商和厂家则把我们看成上帝,因为怕我们压价,怕我们不推他们的产品。”
本次调查显示,75.2%的人认为应酬普遍是权力寻租普遍的表现;67.7%的人认为应酬是“职场公关”的需要;57.5%的人认为应酬源于重视人情往来的社会环境;48.2%的人认为应酬普遍是形式主义使然;42.0%的人认为应酬是交流感情的需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