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5 18:31: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这是2月10日拍摄的北京清晨街头雪景。 新华社记者程春香摄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 张舵、张淼淼)连日来,华北大部分地区接连普降瑞雪,给连绵百余日的旱情带来一些缓解。人们在喜迎飞雪的同时,也对气象部门的人工增雪技术越发好奇。不少网友提出:“到底此次人工增雪的效果有多大?”“过多使用增雪催化剂是否会污染环境?”“增雪工作是否有安全隐患,成本高不高?”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人士。
人工增雪效果几何?
疑问网友“changjian”发帖说,政府动员这么多人力物力增雪,而有关部门却没有公布实际增加了多少降雪量,人工增雪到底有多少效果呢?
网友“津津乐道”通过微博说:(北京终于下了)2011年第一场有规模的雪。高兴的同时,又有一丝不安——为了缓解旱情,在实施人工增雪作业!这雪真假难辨,让人多少有些不爽!
回应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郭学良介绍,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工作。其原理是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说,如何评估人工增雨、增雪效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作业时不能准确区分,哪块雪是人工增的,哪一块是自然降的。
张蔷说,通过3年来在外场的实验,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催化作业时,雪片明显加大,降雪密度也增大。一般来说,人工增雪的效果比较明显,条件合适时在影响区域内增雪量一般可以达到15%到20%,有时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今年初雪,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从作业时机、作业量到作业部位都把握得比较好,在作业影响最合适的区域增两成降雪量是有可能的。但是到底增多少,对于每一次过程,在不同区域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无法精确计算。”张蔷说。
人工增雪会带来环境污染吗?
疑问近期各地人工增雪公开报道中屡次提到的增雪剂碘化银,引起网友关注。网友“为看你一眼”通过微博说:北京连续下了两场雪。不过,据报道这两场雪都采用了人工增雪的办法,即向云层中播撒碘化银,银是重金属,对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回应 郭学良表示,人工增雨增雪是一个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张蔷说,碘化银是否对空气、土壤产生影响,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因为它用量不大,我们认为不存在危险。
“我们每一个烟条里大概含碘化银11克。今年初雪我们燃烧了1200多个碘化银烟条,大概是13公斤碘化银,它的作业面积在北京9个区县,保守地说是1万平方公里,那么每平方公里只有1.3克,非常微量,它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张蔷说。
从2003年开始,北京一般夏季会在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区域进行较频繁的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而且每半年对水库水体进行检测。数据显示,夏季水库里银离子的含量远远低于冬季检出的含量。张蔷说:“到目前为止,北京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对环境、水体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