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文化部将推进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免费开放

2011-02-19 06:37:00    作者:张然   来源:京华时报  

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据介绍,为切实保障工作落实,经初步测算,中央预计安排专项资金约18亿元。

  昨天,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据介绍,为切实保障工作落实,经初步测算,中央预计安排专项资金约18亿元。发布会中,文化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目前三馆开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介绍。

  《公共图书馆法》正起草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表示,《公共图书馆法》正在起草过程中,这项工作受到全国人大的重视,下个月将组织调研。文化部下一步考虑将免费开放工作和正在起草的《公共图书馆法》进行衔接。

  于群还透露,在“三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文化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文化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市级图书馆年补50万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介绍,2011年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是5万元,均高于2009年各类单位全国平均事业收入水平。初步测算,2011年为了三馆全国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目前美术馆经费补助调研尚在进行,其补助标准将另行确定。

  重点补助中西部地区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介绍,“三馆”免费开放将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免费开放之后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将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以及乡镇文化馆(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

  免费开放两大难题亟须解决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介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美术馆在前期免费开放试点时,在基础设施、服务内容、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难点。

  难题 1

  免费时代到馆人数激增

  应对:拓展新媒体服务项目

  于群介绍,免费开放以后,群众热情很高,他们的需求与公共文化单位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就此,从场地方面,文化部要求各有关公共文化单位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的用途,已经挪作他用的必须限期收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介绍,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到馆读者的人数增加62.5%,文献流通册次增加79%,各类咨询增加78%。

  为了避免到馆人数超限的问题,国家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展服务,重点建设了国家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服务。网站的访问量增加了408%,同时还开通了手机、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服务,这样人们不用到馆也能充分使用资源。

  难题2

  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应对:建立人流量实时统计系统

  于群介绍,有些省级的美术馆、图书馆免费开放以后人流翻倍,对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要应对措施是增加人力、完善设施、规范服务。

  于群透露,文化部将出台一系列管理方面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目前有的已经在草拟,有的正在调研,后续将陆续出台。目前要求免费开放的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特别是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美术馆即将对公众开放。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目前美术馆的参观量在90万-100万之间,免费开放后初步估计在160万人以上。为了确保参观秩序将实行网上预约。同时正在研究建立一套进出口检票系统和实时的流量统计系统。希望集地铁站、体育馆、博物馆各种系统优势于一体。通过对馆内人数的实时掌握,控制人流量,避免美术馆成为“候车大厅”。

  北京落点

  22家图书馆将陆续免费

  日前,首都图书馆自习室原有的两元收费正式取消,提前实现文化部、财政部的要求。东城区图书馆也达到了文化部的全免费标准。

  据悉,本市其余22家区县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也将紧随其后,陆续为市民提供全免费服务。

  据介绍, 2004年,首都图书馆在全国首先取消了读者存包费;2006年,北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始对未成年人实行全免费服务;之后,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的北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自2008年2月6日起,统一取消了临时阅览证费、读者卡办证工本费和注册费。本次自习室收费的取消彻底实现了免费开放。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