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南京器官捐献1年无1例自愿 死者愿意家属反对

2011-02-25 06:48:00    作者:于丹丹   来源:扬子晚报  

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仅仅不到1万人能够得到供体,而公民器官捐献意识的匮乏,成为了器官移植的最大阻碍。刘文华告诉记者,器官捐献应该是越快越好,使用药物的时间越久,对于肝肾的损害都非常大。

  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仅仅不到1万人能够得到供体,而公民器官捐献意识的匮乏,成为了器官移植的最大阻碍。去年3月,“博爱之都”南京成为了全国10个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南京红十字会也首次尝试“劝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江苏省暨南京市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京在试点的一年间没有实现一例自愿器官捐献。而在过去的20年内,南京也仅有三人捐献了器官和组织。

  四个典型例子或许能说明为什么

  1 器官适合捐献,可找不到家属

  去年10月份,一名男性外来打工者因为脑出血被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无意识,经急救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当时该男子的其他器官状况都不错,医院的协调员就通知了我们,”南京市红十字会复制器官捐献的刘文华说,遗憾的是,一直联系不到这名打工者的家属,只能放弃。

  ●原因分析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目前的政策条件来看,缺乏了家属的同意,任何机构无权处置无名遗体。省红十字会的专家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美国,在申请或更换驾驶执照时,申领者同时会接受问询,“如果万一遭遇不测,你是否愿意捐献遗体?”如果同意,驾照上会有所体现。如果突发车祸,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死者生前是否具有捐献器官的意向,医院不需要亲属同意,就可以直接摘除他(她)的器官。而在中国,这样的模式很难复制。中国人开车最忌讳车祸,还没开就问捐,都嫌晦气。

  2 主动捐献,可惜条件不符

  一名20多岁的女孩,有精神分裂病史,自杀后送往医院抢救。“当时女孩的母亲主动提出可以捐献器官,但是我们到来时发现女孩还能自主呼吸,而且女孩盆腔粉碎性骨折,一些内脏被震裂,也无法满足捐献的要求。”刘文华说。

  ●原因分析 有专家指出,虽然国家现在有了一些相关法规,但因为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并不强。尤其是捐献及接收体系尚不完善,使得有的捐献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与受捐人的对接。

  刘文华告诉记者,器官捐献应该是越快越好,使用药物的时间越久,对于肝肾的损害都非常大。所以一旦家属同意捐献,就应该立刻就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上前,进行“器官抢救”等工作。目前,南京仅在省人民医院、军总、鼓楼医院等5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大医院发展协调员。但是南京有这么多的医院,哪怕是死者生前或其家属有意愿,但是医院本身并不具备抢救、保存或移植器官的能力,这些都会使器官捐献成为遗憾。

  在这一点上,国外也有经验可借鉴,比如日本,以确定接受捐献肝脏为例,由于肝脏从摘取到移植不能超过12个小时,所以首先划定一个区域范围;然后对处于这个区域范围的患者进行优先顺序排位,主要考虑紧急程度和血型,为两者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越先安排。

  此外,专家指出,在国内多数人还是认可“心死亡”,曾经有患者生前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但用医疗器械还能够维持呼吸和心跳。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脑死亡,一些医院怕引起医疗纠纷,不敢按遗体处理,而器官移植对时间要求很高,心、肝、肾等,要在死者脑死亡,其他器官未死亡之时就提取。

  3 死者生前愿意,但家属不同意

  这是一个扬州农村突患疾病的妇女,生前,在与她及其丈夫沟通后,他们同意捐献器官,但女方的父母在她去世后坚决反对,把遗体送回了老家。

  ●原因分析 南京鼓楼医院院长,肝胆外科专家丁义涛教授说,在面对器官捐献上,最重要的难题之一还是人们传统观念的问题,死后捐献器官并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死者亲属担心舆论压力以及死后火化时器官要完整等社会伦理习俗,这也影响着器官捐献。

  抛开一些老的观念,前两年,媒体上还曾经有过,八旬老人自愿捐赠遗体,家属等遗体接收却等不来等令人寒心的报道。一些市民还有这样的疑问,器官或组织的摘取会不会破坏我们亲人的遗体外观?能不能帮助我们安葬遗体?对此,南京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器官捐献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捐献后,他们将会细心地作捐献遗体的复原处理,尽量保存您亲人外貌的完整与尊严。2000年后,南京曾经有两例器官捐献,一名是24岁的鼓楼医院药剂师,一名是年仅5岁的小朋友,这两位都立碑纪念。

  也有专家呼吁,要尽快建立器官捐献的补偿奖励机制,比如,直系亲属捐献器官或组织的,可享受终身免费用血等优惠,让捐献者心里感觉温暖。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