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广东可能推行职业年金 为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铺路

2011-03-02 14:58:00    作者:刘茜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社保厅养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金并轨将是一种趋势,广东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通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缓解养老‘双轨制’的矛盾。

  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铺路

  广东拟推行职业年金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茜)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采取三项措施解决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第一项就是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特别是具有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离退休待遇,并且逐步把这种待遇机制化。第二,在企业具有年薪的地方,应该拿出一部分来增加退休职工的工资。第三,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进行试点。

  广东怎样解决养老金双轨制?记者昨日采访了有关部门相关人士。广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士说,事业单位将来要提高养老待遇,职业年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广东打算推行职业年金。

  广东已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省人社厅有关人士说,春节前夕,广东省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广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738元,增幅10.1%,广东多地亦上调养老金缴存比例。“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首要任务。广东正在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为养老制度改革双轨制铺路。”

  据了解,2009年初,广东和山西、上海、浙江、重庆等5个省市被确定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但是截至目前,五个试点省市的实施方案都未出台。

  同时,公务员群体的养老制度亦将改革。2月中旬,国家公务员局网站透露,今后10年要做好公务员法的配套法规建设,“对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和试点”赫然在列。

  多位社保专家均将此番表态看作公务员社保制度改革推进的明确信号。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纳入现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而其重点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广东省社保厅养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金并轨将是一种趋势,广东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试点方案正加紧拟定准备上报批准后实施

  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该意见虽然没有直接对事业单位的养老机制做出安排,但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在运营资金来源方面做了规定——— 这也将为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做铺垫。

  “目前的分类工作已经在开展。”广东省编办人士称,部分单位三定方案都做了。

  至于分类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上述人士表示还在筹划当中,涉及人事制度、收入分配改革和其它配套改革的进展,目前正在拟定试点方案和配套政策,并准备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再实施。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领域。所以要在这整个大框架中来进行。”广东省社保厅人士说。

  不过,他表示,现在一个大方向应该是在分类的基础上,部分事业单位向行政机关靠拢,部分由自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部分向企业模式靠拢。这样双轨制的问题就会慢慢解决。

  单位退休待遇差距如何弥补成关键

  原广东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分析,在目前养老“双轨制”下,关键不在于事业单位的养老向哪个方向靠,而在于不同性质的单位退休待遇差距如何弥补。“如果企事业和机关单位的退休待遇差不多,谁管他被分到哪块去了?”

  他表示,分类后部分事业单位的养老机制向企业靠拢的模式能够成功,则不应把事业单位的养老标准拉低,而应把企业的标准提高。

  “通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缓解养老‘双轨制’的矛盾。”人社厅人士也分析,接下来将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他还表示,企业正在建立年金制也将弥补养老金的差距。

  省人社厅相关人士说,事业单位将来要提高养老待遇,职业年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广东也打算推行。但目前职业年金政策不明晰、相关费用来源不明确,是个问题。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改革后待遇可能降低,事业单位管理层则担心单位所缴费用大且渠道不明,会大大加重单位的负担。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