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15:02:00 作者:李亚彪、杨三军、侯巍、张和平、黄艳 来源:新华网
市民提出的疑问都得到了及时回复 网页截图
陕西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县城合阳目前已成为网上网下热点,这个县的政府网站由于对网民的咨询和投诉件件有回复,被网民称作“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由于去“围观”顶起的网民太多,一度导致这个县政府网站“瘫痪”。
“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为何被顶起?一直在关注两会进程的网民说:因为它尊重网民意见,不摆空架子不作秀,事事有回应。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也指出,合阳县的经验表明,网络问政必须由原来的网民单向表达变成政府与网民的双向互动,“网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才能见到实效,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积极回应群众意见,不能“装聋做哑”
【网事回顾】陕西合阳县政府网站的“公众互动”栏目,从2009年起县政府相关部门就对网民在这里反映的问题逐一回复,回复率基本保持在100%。他们不光把该马上就办的都办了,甚至对没实际内容的“火星文”留言竟也耐心回复。
【两会现场】对于新华网、人民网两会民意调查中的房价、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反腐倡廉等网民关心的“十大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涉及,同网民的关切话题一一合拍。报告在网上一片叫好,在大会堂内赢来阵阵掌声。
【网民有说】网友“公民证”认为,“网络问政”应该是网民提意见、政府有回应,政府通过网络问策于民,网民通过网络问政府怎样施政。网民和政府之间,必须互动,必须有问有答,“网络问政”才能进行下去,越走越远。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认为,“网络问政”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参与部门决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问不答的单向行为的“网络问政”只是一个“半截工程”。
回应要用事实说话,不要成为“政绩装饰品”
【网事回顾】广东珠海香洲区自2010年8月31日开通“网络政民互动平台”以来,截至今年2月27日已经受理了1169件网民询问事项并全部进行了带有实质结果性质的回复,一些网民反映的卫生脏、噪音扰民、违章建筑等问题都第一时间落实整改,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被纠正。
【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给记者讲了一件事:2010年六七月间有网民在佛山政府网站发帖称佛山“限摩”政策需要考虑改善公交、照顾出行难的困难群体。佛山吸纳了这些合理意见,陈云贤自己在网上就“限摩”与网民沟通交流,表示将人性化处理“限摩”问题,佛山最后实行了分阶段推进、边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边限制摩托车的政策。
【网民有话】网民“异乡独客”说,“网络问政”也常常出现只有“问”却没人“答”,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开通了市民留言板块、领导邮箱等,但有的都只为“装点门面”,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代表建言】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市市长王平认为,如果一些政府部门对民意的“问”只是当作政绩上报,没有回复,“网络问政”就容易成为粉饰其政绩的装饰品,不仅会削弱群众对政府征求社情民意见诚意的信任,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网络问政”要警惕“叶公好龙”“听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等问题。
用制度化规范网络“民问官答”
【网事回顾】四川省白庙乡在全国率先上网公开财务收支明细,被网民称为“裸帐乡”。“中国网事”记者5日再次打开其政府网站,访问量已超过22万人次,“政务公开栏目”的最新内容是“2011年2月公业务费开支统计表”,小到一张打印纸的支出都一目了然。白庙乡负责人说,这就应该成为制度。
【两会现场】早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规范性地提出,“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对民声制度性的回应提出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细到提出“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反应将不再随意。
【网民有话】浙江网民“七叔”说,许多地方出现对网民反映问题的制度化回应,说明他们不怕互联网,不回避指责或骂声,反而把“网络问政”当作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生产力,对这样的行为应该“顶一下”“赞一个”。
【代表建言】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暂行规定》,浙江省也出台《关于做好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意见》。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灵山县委书记潘雪红说,对于从网上来信中反映的问题,县里已对处理和回复的时间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沈明才在去年两会上就建议,建立“网络问政”的运行管理体系和制度,如规定网民在网站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在多长时间内予以答复等。(记者李亚彪、杨三军、侯巍、张和平、黄艳采写)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