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07:06:00
韩文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太原“最牛”楼里的守望者
36户居民15年被压在高架桥下,拆迁责任方是谁迄今争执无果。
3月24日,太原市又迎来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正午时分,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山煤矿)退休职工赵春梅站在自家阳台上,习惯性地抬头仰望正上方的杨家峪高速大桥。一缕阳光穿过桥身的中间连接部投射下来。只要天气好,生活在东山煤矿洋灰桥4号宿舍楼的许多居民都会重复这个动作,到阳台欣赏上面的“一线天”。
这幢老旧破败的4层砖混建筑,因藏于太原东山过境高速公路杨家峪桥下15年,而被网民称为太原“最牛”楼房。
15年间,楼内36户居民因采光、噪音、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曾数次投书省市信访、高速公路部门及东山煤矿,但并无实质进展。唯一的变化是年轻人陆续“逃离”了这里,留下来的“守望者”大都成了老人。
“怕地震,就像头顶悬着炸弹一样。经常会失眠!”赵春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十多年留下的“心病”。
58岁的赵春梅与老伴史玉忠同龄,而这个岁数在4号楼里算是“年轻人”。
被“压”桥下的“62压”
“如果建设期间我们对工程加以阻拦,结局绝不会如此悲惨!那个年代我们国企的职工太单纯、朴实,总相信‘有关部门’会给安排。”十多年里,赵春梅最自责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做了“顺民”,直到现在,她仍然耿耿于怀。
1994年,太原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开建。作为当年政府的“一号工程”,本着节省建设资金与加快工程进度的原则,太原市对拆迁工作提出了“个人部分适当赔偿,单位部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要求。
而洋灰桥4号楼建成于1979年,是当年东山煤矿为了安置“62压”(注:1962年,党中央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大力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缩短工业战线,支援农业第一线)回城人员所建。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洋灰桥4号楼正好纳入杨家峪大桥建设拆迁范围。按照要求,4号楼的拆迁安置工作应当由产权单位太原东山煤矿负责。
但拆迁安置始终没有进行。自1996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幢东山煤矿内部称为“62压”的楼一语成谶,被高速桥一“压”15年。
“因为房子是煤矿的公房,我们没有产权,只有居住权,所以政府不会来找我们,都是直接和东山煤矿谈。”赵春梅清楚记得,大桥从建设到通车,没有一个单位与楼内居民进行过沟通对话,当然也包括本单位东山煤矿在内。
这一说法,记者在其他居民口中也得到印证。
大桥施工期间,赵春梅与其余35户居民并未选择离开。每日,机器的巨大轰鸣声和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与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切在当时看来极为平常和微不足道。
“人们也觉得危险,就是自己多留点神。桥墩打桩时路断了,我们还搭上木板正常上班生活。”赵春梅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也向上级反映过,但我们都在单位上班,怕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敢闹得太凶!”
山西省交通设计院一位专家认为“桥下人家”的存在很荒谬,他表示:“高速大桥下面绝对不允许有居民的存在,这是建设之初就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曾在东山煤矿办公室工作的赵春梅到现在都不理解,“我们还都在下面住着,他们怎么就敢把桥架起来?”
而每次向上反映情况,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会回敬一句:“你们当时干啥去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