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成品油调价已适当推迟了时间 还会上调

2011-04-07 09:38: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对于间接同国际接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牛犁指出,未来会继续随着国际油价上涨而上调,但是在国际油价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国内油价的调整幅度会小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幅度,调整时间也会相对滞后。

  4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

  4月6日晚十一时左右,北京一处加油站,众多车辆在调价前排队加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日发布消息,自7日零时起国内汽油、柴油最高零售限价价格分别上涨每吨500元和400元。 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通胀压力下为何涨油价

  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调整成品油价格?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了原因:

  首先,近一段时间以来,受西亚、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3月初,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5美元和116美元,为2008年9月底以来的最高点,之后持续在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多数机构预测,利比亚政局动荡对石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加之日本灾后重建和替代核电对石油的需求可能明显增加,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将继续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其次,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利于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正常合理的市场需求,利于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

  第三,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走势、背离国内市场供求,必然导致成品油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限供、排队现象屡屡发生,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反过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的提高,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在坚持接轨机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运行和价格形势,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适当推迟了调价时间

  据介绍,随着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国内许多机构对调价做出预测。如果按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和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提价幅度要大大超过这次安排的水平。为最大程度地缓解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减轻用油行业成本增支压力,国家进一步压缩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加大了企业自行消化的比例,并适当推迟了调价时间。

  国泰君安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对媒体表示,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炼油项目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原油作为基础工业品,其价格上涨会加深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此次成品油调价后,国家将按照2006年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时建立的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机制,继续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给予补贴,对出租车行业给予临时补贴。

  专家指出,3月初,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并逐步得到改善。也就是说,成品油价格上调对低收入群体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各地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统筹解决。

  未来不排除再度调整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业内专家认为不排除再度调高油价可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表示,本次油价上调的幅度同国际油价的涨幅相比并不算大。他认为,现在油价谈不上同国际接轨,比国际油价涨幅要低很多。国际油价仍然在涨,国内的成品油价也可能再继续上调。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考虑到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还会上涨,但在目前物价形势下,国家可能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控制,因此,上涨的幅度可能并不会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

  对于油价后市,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牛犁表示,若西亚、北非不稳局势进一步扩大到主要产油国,再结合国际石油目前供需基本面、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等,国际石油现有价格水平还将有10美元左右溢价。

  对于间接同国际接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牛犁指出,未来会继续随着国际油价上涨而上调,但是在国际油价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国内油价的调整幅度会小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幅度,调整时间也会相对滞后。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同样认为,未来成品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余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