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宁波公务员招考面试试行旁听制度 首次对市民开放

2011-04-15 10:33:00    作者:沈超 段琼蕾   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14日),记者从宁波市公务员管理部门得知,今年宁波市级考场将首次试行面试旁听制度。
  公务员面试,欢迎“围观”

  宁波公务员招考面试试行旁听制度,首次对市民开放

    4月18日24时前,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上网报名

  “神秘”的公务员面试考场对普通市民开放啦!

  昨天(14日),记者从宁波市公务员管理部门得知,今年宁波市级考场将首次试行面试旁听制度。

  “有兴趣并符合条件的宁波市民可以及时报名,宁波市组织人事部门会在审核通过的市民中随机确定旁听人员。”宁波市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开放面试考场,是为增加考试透明度

  公务员面试考试,通常的做法是全程录像,但录像不对公众开放。

  去年宁波市江东区的一场公务员招聘面试中,该区纪委主动邀请来自医院、企业、律师事务所、科研院所等单位的8名群众作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全程旁听,并为考试各个环节打分,作为后来面试考务工作中评委选取的依据之一。

  如今,宁波公务员面试市级考场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开放公务员面试考场,主要是为了增加公务员面试考试录用的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宁波市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市委党校部分考场将成“旁听考场”

  目前,2011年宁波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已进入面试阶段,面试时间统一为4月23日,上午、下午各一场。

  预计,当天共有2600余人进入面试。

  对公众开放的是宁波市委党校考场的部分面试考场,时间为当天1点开始的下午场。

  当天,在市委党校参加面试的是宁波市级机关(含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及各级法官、检察官等职位的预备人选。届时,管理部门将选取部分考场开放。

  考生亲属不能旁听

  此次旁听人员包括宁波市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宁波市其他公民。

  前两种由宁波市组织人事部门采取特邀方式确定。普通市民则需报名参加审核。

  报名条件为:宁波本地户籍,年龄35-65周岁,享有政治权利,遵纪守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

  还有一点:有公务员法规定的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人员入围本次面试的,不得申请和参加本次面试旁听。

  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登陆宁波人事编制网、宁波考试网和东方党建网,进入“宁波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旁听申请报名系统”报名。

  经审查合格后,宁波市组织人事部门随机抽取确定旁听人员名单,并在4月20日前公布在上述网站上。

  报名时间从昨天开始,到4月18日24时前结束,咨询电话为0574-87142860。

  旁听人员有异议,可在面试结束后提出

  在昨天发布的《2011年宁波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旁听公告》中,旁听人员需遵守11项规定。

  具体包括参加旁听时: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有酒气,不得使用浓味香水和化妆品;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中途退场(特殊情况经主考同意除外),不得议论、发言、提问,不得向考生或考官发出任何形式的提示和暗示,不得拍照、录像、录音和记录,不得吸烟、吃零食等。

  “这主要是为了不影响考生情绪。”工作人员解释。

  如果面试旁听人员对面试工作有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可在面试结束后向宁波市组织人事部门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对面试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

  公务员面试旁听制度,在其他城市已有先例

  2008年,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公招”面试,邀请监察专员巡视检查,媒体记者现场旁听,并当场宣布考生成绩。

  2009年,重庆市“公招”,3859名考生参加面试,报考重庆市交委、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和民盟重庆市委三个机关的31名考生,接受了“阳光面试”。旁听的代表有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高校学生,以及考生的直系亲属。

  2010年,宁夏“公招”面试邀请考生家长和已面试完毕的考生参加。自治区公务员局根据报名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结构、年龄结构、考生报考职位类别等要素,进行资格认定并随机抽取确定旁听人员名单。(沈超 段琼蕾)

李辉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