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时代先锋:勇当地下开路先锋

2011-04-29 13:48:00    作者:陆娅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22日,黄昌富在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工地项目部向记者介绍工程情况。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他是技术实力的活招牌。一个只有33人、无活承揽、面临解散的临时办公室,在他手中变为今天拥有700名精兵强将、手握14个重大项目、合同额逾70亿元的指挥部。

  他是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推动者。他将施工平台打造为国内制造企业的创新舞台,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地下工程核心装备的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约资金数以千万计。

  他是青年人才的领路人。在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指挥部里,他先后培养了1200名专业技术人才,已在全国城市轨道、铁路、水利、石油、电力行业的地下工程中屡建奇功。

  他就是地下工程的开路先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工程指挥长黄昌富。

  乐于学习、精于创新,多次创造施工纪录

  1月26日,隆冬时节,连接京沪高铁与津秦客专的重要工程——天津直径线隧道,成功穿越海河,成为国内首条安全穿越大江大河的超大直径铁路盾构隧道。

  穿越海河遭遇众多世界级难题,曾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是特级风险点。然而,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黄昌富带领团队,对实施方案反复论证,成功开创了铁路地下工程的新纪元!

  这不是黄昌富带领团队创造的第一个全国纪录,也不是他带队攻克的第一个世界级难题。

  面对深圳地铁孤石群地层,他力排众议,首次成功引入盾构机挖掘法,创造了当时地铁盾构施工日掘进28.8米、月成洞540米的全国最高纪录。

  遭遇北京地铁砂卵石地层,很多施工单位谈之色变,他却带队创造了砂卵石地层一次性掘进1500米不换刀的世界纪录。

  在广州地铁施工中,他带队成功穿越11栋高楼的桩基,技压业内群雄;在北京站与北京西站的铁路连接线施工中,他再次创新施工工法,成功保证距隧道仅2.17米的楼群结构的稳定……

  “黄昌富能屡次打破前人的纪录,填补国内外空白,靠的不仅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尊重知识、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正是当前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人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说。

  敢为人先、勤于钻研,掌握盾构核心技术

  地下工程的核心施工技术是隧道掘进技术。其中最先进的是盾构法,但却长期被外国施工企业垄断。

  “盾构法施工代表着我国地下工程发展方向,要敢为人先。”黄昌富说。

  敢为人先要有魄力。2001年,作为首批引入盾构法的项目,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已有两个标段相继受挫。外国专家也给“判了死刑”。彼时,中国铁建向外国购买的两台盾构机正驶入深圳港,放弃盾构工法,就意味着一个多亿的资金打了水漂儿。“咱不能迷信外国专家。我不仅要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用在自己的工地上,还要在自己的工地上创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黄昌富一马当先,立下军令状。

  魄力的背后是实力,实力的来源是学习。一台盾构机10多个主要工作系统、2000多个部件,个个都是谜题,而谜底是对一本本英文资料的活学活用。洋专家已回国,国内又没有现成经验,黄昌富休息时间跑科研院校、泡图书馆,工作时间研究机械、模拟组装、了解施工原理及工序,把工地变成了大课堂。

  学习的成果是创新。终于,经过5个月的反复现场试验,他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软硬混合地层修建地铁隧道的技术难题,不仅保住了盾构法在深圳的“生命”,也为盾构法在国内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

  让黄昌富颇为自豪的是,此后短短两三年内,他们不仅率先全面掌握了盾构核心技术,还直接促使地铁盾构工程造价从每延长米8万多元降至3万多元。自此后,国内地铁市场再难觅国外盾构施工企业的踪影。

  胸怀天下、勇挑重任,倒逼重大装备国产化

  成功穿越海河,使用的是我国第一台国产大直径盾构机。很多人不会想到,这台国产盾构机却是被黄昌富一点点“逼”出来的。

  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实力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施工装备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纯进口的盾构机不仅成本高,而且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地质特点。

  “我们虽然是施工单位,不能亲自去制造盾构机,但是却可以作为使用终端,通过用户选择,倒逼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从盾构机整机制造、配套设备、消耗材料等整个链条的国产化。”黄昌富决定要给国内企业一个崛起的机会。

  一些制造企业技术强,产品好,但是采购方不敢买、不敢用。黄昌富便主动和外商谈判,为国内企业赢得施展才华的舞台。

  2004年,在北京地铁采购盾构机时,黄昌富经过与盾构机制造商的艰苦谈判,将钢结构部件交给国内厂家生产。“北京地铁盾构机的采购价比深圳时期降低了1500万元,而且质量很好。”黄昌富从此将外商垄断的市场撕开了一条口子。消息一经传开,其他施工单位为之一振,对国内企业开始有了信心,装备采购也有了谈判砝码!

  随着零部件的逐步国产化,黄昌富有了更大的设想,推动盾构机及其配套设备国产化!2008年,黄昌富执掌天津直径线项目,机遇来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也来了。

  盾构机的泥水处理系统是最关键的控制性部件。天津项目地处淤泥地质,要把泥水分离,犹如要把芝麻糊中的芝麻与水分开,难上加难。制造强国的“大佬们”都被邀请来。法国公司分析完土质后,掉头就走,连说不可能;德国公司抛出4000万元的“起步费”,却不保证成功……

  中国企业能行吗?黄昌富没有退缩,几经周折,他找到了宜昌黑旋风公司。一遍遍尝试,一个个失败,一次次改进,终于,零排放的泥水分离系统成功问世!6000万元的采购成本降到了1600万元,不仅实现了零排放,还节约了300万元的水费和800万元的废土运输费用……相继退出的外商连呼不可思议!

  “最令我们激动的是推动了装备国产化,破解了淤泥分离这个世界级技术难题,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黄昌富说。

  “推动盾构机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不仅是一名工程师的骄傲,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而立之年就开始担当项目一把手的黄昌富,从没有忘记过当年立下军令状时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如今,从整机、配套设备到施工耗材,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国内设计制造,我无愧于领导和同志的信任。”

  如今,在黄昌富的带领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北京工程指挥部先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200余人,其中2名北京市劳模、6名全国优秀项目经理、8名全国优秀总工。

  “黄昌富同志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劳模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科学拼搏的时代精神。”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说。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