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IT精英追随“红色文化”打造成功企业

2011-05-06 14:12:00     作者: 吕秋平 张舵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 中国IT精英 红色文化
[提要] 从事了15年网络媒体业的徐建将互联网发展比喻成一场新兴革命。在这场革命里,所有IT人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摸索前行。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吕秋平 张舵)从事了15年网络媒体业的徐建将互联网发展比喻成一场新兴革命。在这场革命里,所有IT人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摸索前行。

    “正如几十年前先辈们的革命事业,每一步都是在摸索,每一步都在创新。”徐建说。正因为如此,现任北青网总裁的他才如此热衷于“红色故土行”活动。不过,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已经变成朝向工业化、信息化的长征。

    “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活动是以北京市各商业网站CEO、总裁、总编辑、总经理等高管为参与主体,以寻访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文化”为中心,包含听取党课报告、举办专题论坛并发表《新媒体宣言》等一系列活动。这些网络经营管理者中的一些人受过西方教育。

    自2004年至今,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每届的活动都能看到徐建的身影。

    “与当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一样,互联网行业也是一项‘以群众为依托’的事业,我们能从先辈们的经历中学习很多东西。”他说。

    在过去的七年里,高管团依次寻访了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广西(百色)、安徽(皖南)、湖南(韶山)和重庆。据不完全统计,七届中共有300多位网络高管参加了活动。

    徐建介绍,北青网注册于2000年,是北京青年报所属的重要媒体之一。北青网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立足北京、放眼全国,是其成功发展的重要根源。

    “与国外不同,中国网民基数巨大,仅北京网民规模就有1200多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9.4%,所以区域性网站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这就像毛泽东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理念,中国的革命种子在一地扎根后,再以‘燎原之势’扩展到全中国。”

    天天在线网站总编辑陈湘安说,红色革命和IT业发展“都是革命”,前者是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后者则是追求信息解放的革命。

    “两者都能为人民生活带来根本性改变。”他说。

    陈湘安从2007年起参加“红色故土行”活动,他认为,革命先辈留下来的红色文化对现代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枪没炮的农民前赴后继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和讯网首席运营官陈剑峰说,“红色故土行”活动对网站老总们来说很“震撼”、很“给力”。他认为,红色故土行活动之所以能吸引许多互联网企业老总多次参加,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他们最想感受和追寻的,是铭刻在红色年代里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内心的信仰、理念、理想,对事业的执著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这些元素无疑也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北京市委党校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红色故土行”活动采取以“行”的方式,让中国网络高管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用双足和双眼贴近和感受中国革命岁月的艰辛和不易,直观而客观地了解和体验革命老区当今的发展和变化,通过真人真事感悟真理,因而得到认同。

    在北京市委党校针对36位参与“红色故土行”的互联网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中,有53%的被访者认为“红色文化”与新媒体两者本来就有内在精神的契合性,有69%的人认为两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目标本质是一致的,81%的人认为“红色故土行”可以为新媒体承载新价值,对互联网企业帮助社会面貌改观、传承优秀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网络媒体有责任承担起社会责任,让现代的青年人更了解我们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更关注我们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徐建说。

    据活动的主办方--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已经成为互联网业界参与范围最广、认同度最高的红色活动。七年来,“红色故土行”活动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既定设计,成为北京网络媒体接受并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之旅、了解国家发展成就的体验之旅。

    主办方透露,今年的“红色故土行”定于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举行,由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承办地区报名踊跃,一时间不能确定具体的活动地点。

解西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