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文物造假产销成链条 古玩街捡漏多是假货(图)

2011-05-22 14:21:00     作者: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键词: 文物;捡漏;古玩街;文物市场;文物部门;文物商店;产销;哥窑
[提要] 在资深收藏人士的带领下,记者连续几日走访文昌北路一带的古玩市场发现,如今的古玩交易“陷阱”众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要你能想到的就会有赝品,遍布从低端到高端市场的各个角落,而众多赝品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每日都有人想在市场上“捡漏”。

古玩墟里竟批发北魏文物。

记者调查所谓文物市场 专家称鱼龙混杂不懂最好不买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最近几年,国内收藏热不断升温,但全民收藏热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那就是你买的究竟是真文物,还是假文物?“古玩市场大多数是现代仿品。” 在资深收藏人士的带领下,记者连续几日走访文昌北路一带的古玩市场发现,如今的古玩交易“陷阱”众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要你能想到的就会有赝品,遍布从低端到高端市场的各个角落,而众多赝品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文/记者李立志 图/记者黎旭阳

  5月20日下午3点,文昌北路的文昌雅居广场下就热闹起来,一字排开百余档琳琅满目的“古玩墟”里挤满了各色“古董”,古玉、碗碟、花瓶、香炉、牙雕、陶器、紫砂、书画……琳琅满目,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玩家前往淘宝、鉴宝。

  古玩收藏中的真品到底有多少?前不久,广州曾举办两次不同层次的民间藏品免费鉴定,专家鉴定的万余藏品大约八成为假,有专家表示,这大致可以反映古玩市场的现状。

  古玩街日日有人“走眼”

  文昌北路、文昌雅居广场下的古玩市场前身是有数十年历史的古玩“天光墟”。不过现在这个露天古玩市场是堂而皇之地在白天开档,一米多宽的摊档一档紧挨一档,足有百来个摊位,在这里,玩家成功“捡漏”(便宜买到真货)的兴奋以及“走眼”(高价买了赝品)的扼腕懊恼,每天都发生着。

  下午两点之后,本来空旷的广场慢慢热闹起来,到三四点,市场就热烈了起来。来这里摆摊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以前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天光墟”,后来固定在文昌雅居的两个广场上,广场上古玩商贩们有其固定的位置,每个格子是一个摊位,大约长1.5米左右,有人专门管理,每个摊位每个月收费200元。

  “和田玉”开价三千

  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发烧友黄伯一星期要来好几次。在一个卖玉器的小摊上,黄伯注意到了一块看起来挺温润的小小玉牌。

  “这个什么价?”

  “清乾隆和田玉,要是喜欢你开个价。” 听摊主这么一说,黄伯拿起玉,对着光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

  “都是从老家收上来,你看这质地!喜欢3800元拿去!”

  黄伯起身欲离去。摊贩似乎不愿意放弃,又追着黄伯说了好一阵,最后悻悻而归。“这里的水太深了,十有八九都是假的,你看那玉中间的洞,螺纹都能看得出,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做的。”

  记者发现,这个“古玩墟”对面就是源胜玉石工艺街,其实每条小街小巷都有古玩生意!在这里,从大件的青花瓷瓶、绿锈斑斑的青铜器到色彩斑斓的唐三彩,陶瓷、木器、字画、紫砂壶、寿山石等应有尽有。

  这里不像一般的集市,商家大都坐着默默观望或者聚在一起打牌娱乐,只有围观者问价时才开口答腔,而且一般是先问客人给什么价。“这是在考你真懂还是新手!”黄伯说,“如果行家,他们一般会说一个比较靠谱的价格,如果是新手,或许会漫天喊价,做成一单是一单。”

  怪现象1 北魏石像唐三彩成堆批发

  据了解,目前赝品市场渐成气候,从生产到流通环节,无一不存在巨大的灰色链条。

  其实初来者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的“文物”。在一家经营古玩的小店,门口竟然公开写着:北魏唐代石像大量批发,店里成堆摆放着风格迥异的石像和斑驳缺损的石雕;沾满灰土的陶塑与泛着绿锈的铜像,似乎都饱经历史风霜。经过询问价格,便宜的数千元,最贵的也不过三四万。不过黄伯提醒说,“不懂就不要买,真货是不会摆出来卖。这样交易就是吸引那些看见喜欢就买的外行,真正的珍贵文物买卖大都是私下熟客交易。”

  在一间没有任何门牌号不起眼的小档口,也挂着一个破损的招牌:各种瓷器批发。门口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碗碟,有的则是一堆堆摞在一侧,角落里是一盆盆的瓷器碎片,似乎整屋满院全是“文物”。老板是位年轻小伙子,来自河南,他告诉记者,从商代的原始青瓷到中国自古各大窑口的瓷器他都有,但开出的价码着实让人怀疑,一个大约30厘米高的“哥窑”瓶,老板开口说6000元。据了解,真正的“哥窑”全中国就几件而已。

  “都是老的(意为古董)吗?”记者问,年轻老板笑而不答,只是问记者“是否有心要?”

  怪现象2 木板车载满“文物”穿街走巷

  市场里的大宗交易非常频繁,常常可见只有古玩市场才有的全木制木板车堆着满满的货物在小巷子穿来穿去。这里是南中国最大的古玩玉器批发市场之一,货源大致有几种。

  部分古玩确实是古物:主要是文物商贩通过各种手段从各地“淘”回来。在古玩墟摆摊的陈华(音)就来自河南,涉足这一行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记者与他闲聊中得知,他一家子都靠这个生活,家里人在不忙的时候经常走街串户收购一些“旧”物件,通常就几十元收回来,拿到广州以几百的价格卖掉,不过现在这些真正的旧货越来越少了,很多粗制滥造的器物“根本谈不上收藏的层次”。

  所谓的工艺品、仿品: 瓷器多从江西、福建运来,因为这两个地方的瓷器自古就有名;而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大多数来自于北方的河南、河北、陕西等历史积淀深厚的中原地区,由于文物出土频繁,造就了可仿造的文物“范本”众多,当这些本是工艺品的东西经过数次转手以后,就稀里糊涂成了“老货”。这些地区仿造历史久远,从业人员众多、“技术”娴熟,且能批量生产,很多时候能以假乱真,连行家都常常上当。

  怪现象3 内街小巷后期加工“文物”

  广州少出文物,一般只负责后期“加工”与流通。

  文昌北路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家旧家具店,多是收购酸枝等旧家具的。这些老板戴着橡皮手套,一把小刀、一个金属丝球,当街处理收回来的旧家具:小巷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酸味。酸是用来除掉附在家具上的各种污秽,一些死角则用小刀仔细地剔除,黄伯告诉记者,这些只是修复做旧,至少东西是旧的。

  记者又拐进几条狭窄的小巷子,卖木雕、陶瓷、青铜器的档口密布其间,这里也暗藏玄机。在一家瓷器档口,记者又闻到那种酸味,一位年轻男子正在清洗三个一模一样的青花瓷器,“这是在给瓷器做旧,用的东西可能是高锰酸钾和酸,能消除其表面的釉色,使之色彩陈旧。”

  当赝品生产环节开始批量生产,再经过做旧等后期工序,他们便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这些“货源”,绝大多数是去了最低端的市场,包括古玩店、古玩城、地摊和旧货市场,而中间的二级市场是注册的艺术品经纪公司、文物商店;最高端的市场则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文物拍卖会。

  行规不包真假

  据估计,广州的民间收藏人士大约有60万人。当记者试图寻找相关主管部门的时候,却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文物部门只管鉴定,对文物的流通则无权管理,而工商管理部门又很难辨别文物的真假。

  “懂就买,不懂最好就不买,在古玩市场里‘不包真假’,这确实是自古约定俗成的‘行规’。” 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黎展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赝品历朝历代都有。高仿在中国是自古有之的一个产业,花小钱买了大宝贝,这叫做‘捡漏’,而花大钱买了赝品,叫做‘打眼’,万一‘打眼’,就看你与卖家当初是如何约定的,诉诸公堂的情形非常罕见。”

  黎展华也表示,现代一些仿品在质地工艺上,与真品其实非常神似,除了年份不一样外,这样的产品其实也有一定价值,但在交易时就必须标明。如一只仿乾隆的花瓶,如标明是“乾隆款”花瓶,一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如果说是乾隆年间的东西就不对了。

  做好三种准备

  黎展华提醒收藏爱好者,玩收藏要做好三种准备,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

  首先是思想准备:要对收藏市场的现状和行情有所了解,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其次是知识准备:学习很重要,要对所藏的艺术品的文化与历史有所了解。

  心理准备:古玩其实就是一个兴趣,不能太功利化,谁都会看走眼,能赢更要能输。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