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发改委称食品添加剂无害 抽检常态化是关键

2011-05-23 14:30:00     作者: 刘可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关键词: 于小冬;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食品药品;食品添加剂;第三方
[提要] “现在公众谈‘添加’即色变,其实添加剂本身是无害的。不然我国各项法律早已经取缔了。”针对日前食品添加剂问题频出现象,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答疑。

  “现在公众谈‘添加’即色变,其实添加剂本身是无害的。不然我国各项法律早已经取缔了。”针对日前食品添加剂问题频出现象,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答疑。

  某些专家称“普通人每天要摄入90多种添加剂”言论,比起添加剂本身带来的问题,真正的症结或许存在于人的心理恐慌。而这种恐慌在于小冬看来,是源于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从而造成跟风的社会恐惧感。

  于小冬很干脆地为添加剂正名道:“食品添加剂由来已久,出现问题的,大都是操作层面。大家由合法推违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添加剂真正是什么,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了,就觉得是添加剂在作祟。这才是恐慌的根本。”

  低成本犯罪祸及添加剂

  “不良商家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才导致酿成惨剧。但这种阶段,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于小冬表示,“这种违规造成的恶果,其实就是在犯罪。”

  北大经济学出身的于小冬认为,添加剂何以被商家利用,沦为安全事件罪魁,要追溯到经济学范畴。于小冬把这种有食品安全隐患的社会发展阶段称为“不合道德的原始积累阶段”,是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的经济环境。例如最初的海盗抢劫,杀人越货都是为了财富掠夺和资本积累。在现在的工业化环境下,走私、贩毒等等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所以利用违规操作添加剂,也是犯罪。

  “只是,这种犯罪成本要低的多,而且通常不被人察觉,获得的利润和原始积累却很大。”于小冬忧心忡忡地说:“添加剂成分复杂但成本低廉,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商家一旦经受不住道德考验,很容易利用添加剂发生犯罪行为。”

  食品安全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这个领域的犯罪危害性最大。但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这种低成本犯罪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于小冬认为,原因必须综合考虑,然而监管体制绝对是关键。

  监管体制有空白链

  “我们国家有8、9个主要部门分管食品安全,国务院领导甚至亲自担任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但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管食品安全。”于小冬坦诚道:“有的管食品不管安全,有的管安全不管食品。各主管部门根据自己单方面职责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当这些规矩出现相矛盾的地方时,别有用心的商家就有空子钻了。”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安全事件一出,各部门因为所属职责不同,很难统一行动,甚至有责任推诿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进行的一项3802人的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5.4%的人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被动执法”现象普遍存在。82.1%的人认为应该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97.4%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其中89.7%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负“主要责任”。

  例如,山东潍坊“黑心西瓜”事件中,有当事人说,农业部门认为种子是在流通领域出事的,该工商部管;工商觉得种子和设备都不过关,质检局有责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怀疑给农民种子的技术员没有卫生经验许可,卫生部应该介入;卫生部门坚持种子是源头,应该由农业部来处理。

  “所以,我们现在的管理系统是,有专管,无统管。又都管,又不全管。衔接空档无人管。”于小冬总结。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