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专职网络水军有“门槛” 薪水网上获取渐成规模

2011-06-14 08:02:00     作者: 龚平 王震    来源: 武汉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水军;门槛;群主;支付宝;网络营销;任务栏;内容;操盘手;患者
[提要] 网络营销公司是“操盘手”,而“水军”则是最底层的下线。在网上“水军”QQ群,资深“水军”直接和记者对话,吐露当“水军”流程,并感叹现在管理趋严,“水军”并不好当。

任务网上可接

  与资深“水军”私聊

  在表明身份后,记者和其中一名做了3年的“水军”在群里展开了私聊。

  记者:你做了多久的“水军”,是专职还是兼职?

  上善若水:做了3年,兼职。

  记者:收入如何?

  上善若水:不等。有大单子就赚的多,关键看你接的什么单子。一个月拼命做可以上千。

  记者:你们要价高不高?那种大品牌,你们会要价高点吧?

  上善若水:和现实社会差不多,关系网也是有的!

  记者:你觉得水军是在作假吗?

  上善若水:政府迟早会加强管理的。

  记者:你现在看网上的一些评论,那么多条,认为可信度有多大?

  上善若水:基本都是安排好的。

  记者:如果接到诋毁商家和他人的帖子任务,你怎么办?你拒绝过这样的任务吗?

  发出上述问题后,“上善若水”没有回答,从此消失。

  昨日《本报记者探访网络水军背后“操盘手”》一文见报后,引发读者网友热议。读者李先生致电本报说,面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劲爆新闻,需要多加区分。网络营销公司是“操盘手”,而“水军”则是最底层的下线。在网上“水军”QQ群,资深“水军”直接和记者对话,吐露当“水军”流程,并感叹现在管理趋严,“水军”并不好当。

  报道追踪

  在线时间10小时 id账号30个 专职“水军”有“门槛”

  在一名“水军”的指引下,记者加一个“水军”QQ群,备注“想当水军”,立即就被加入到群里。这个水军群有149名成员规模,显示在线则有近30人。

  在群里新成员必读中,详细罗列了成为一名水军的条件;要想成为一名专职“水军”,在线的时间可能要10小时。成为“水军”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注册各大论坛的账号,并且发帖回帖。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却十分繁琐。水军群主要求,类似百度帖吧、天涯等知名论坛,分别需注册30个账号。在注册的网站类型中,涵盖了新闻网站、视频网站,还有微博注册。注册的ID账号数目少则2个,多则达到30。

  为了让回帖显得真实,在发帖需注意的问题中,群主特别要求“水军”:“不允许使用同一句话在各论坛中重复回帖;造句不能生硬,严禁“顶顶顶”这样无‘诚意’的灌水帖;回复长短结合,长不少于二十个字,短不少于五个字。一个主题帖跟帖十条,十个回帖里面,要有四帖内容要以产品展开。正面宣传,不能太托,也不能过于离题;回复要多样化。图片、引用格式、粉笔字这些道具要穿插运用等多个条件。”所有这些发帖要求,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看到网帖的人感觉到内容真实可信。

  如何烘干网络水分

  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兴起,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注定着,互联网仍是一种发展中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它是参与性最强的,另一方面,它又是规范性最弱的。网络水军,炒作,不正当营销,包括不规范网购,乱象微博等,也就应运而生。

  如何看待这些“网络水分”?首先恐怕不要神化它。这些水分是眼球经济的产物,实质上它是原始逐利状态,是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未经法制和市场洗礼过的自发商业的婴儿期。它并不比现实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更神秘。

  就类型来看,网络炒作也可分为空炒,吸引眼球,博取关注,获得“名气上的效益”,另一种是实炒,求奇求怪甚至无中生有,博得某个具体实物的广告效益。

  因此,要烘干网络中的水分就可区别对待。假如炒作只是为了炒红某人,或博取一定量的关注,网友的“火眼金睛”已经足够。比如去年轰动一时的“金庸假死事件”,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由网友辟谣结案。

  而如果炒作已经利用不实信息,危害到公共利益,而达到牟利目的,比如炒作某种农产品价格等,那么则需要借助两方面力量,一是法制的力量,二是权威舆论的力量。权威舆论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有公信力的纸媒,而法制,则需要针对互联网特征逐步完善。

  最后有一种手段不得不提及,即互联网的逐利状态,需要经市场洗礼而走向成熟。充分促进互联网各种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规范经营行为,恐怕才是长远之计。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