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8 14:06:00 我要评论
侯振威 来源: 北京晚报全北京才5300人 汇款银行婉拒 不敢告诉家人 买被理解成捐
碳汇族环保举动净碰尴尬
5300多人对于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人的首都北京来说,比例只有万分之三左右,但是这5300多人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北京的绿色做出了一份贡献,他们就是购买碳汇、捐资造林的碳汇族。然而记者发现,他们在购买碳汇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遭遇过一些尴尬,他们的共同感触是,“什么时候不再出现这些尴尬了,说明购买碳汇概念真的就深入人心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环境更美好的时候。”
碳汇造林
老人汇款捐碳汇
被银行善意拒绝
家住通州区的胡女士是教育部的一位退休干部,前不久她和老伴一次性捐款1.5万元,成为北京市碳汇基金成立以来捐款最多的个人。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胡女士一再嘱咐记者不要把她的名字登在报纸上,但是她却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向更多的人推广自己的环保理念。
胡女士说,她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准备了,只是因为当时要捐款的数额较大,北京碳汇办那里打算把她的捐款放在没有种树的地方重新开辟一块林地,“按照他们当时的计算,每亩地需要3000块钱,我的一万五能够种五亩地的50年;后来他们告诉我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可以直接种树的荒山了,所以那笔钱将被用来改善现有森林,而改善的费用每亩地是1500元,这样就可以解决10亩地的改善种树需要。”因为家住通州,距离北京碳汇办较远,于是胡女士经过多次和碳汇办的电话沟通,终于定下了购买碳汇的最终用途。
然而,当他们老两口满怀欣喜地前往银行汇款时却遇到了麻烦。银行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看到胡女士已经70多岁了,还要给什么造林的项目汇款,而且数额较大,就询问胡女士:“您见过打算汇款的相关机构或者负责人员吗?”胡女士如实相告:“从来没有见过,只是通过很多次电话。”“那您要汇款的地方是做什么的?”胡女士只好又给他们讲了一下碳汇的大概意思,可能她表述的不够专业,也可能碳汇基金还没有那么知名,亦或许是那一个时期受骗上当的老年人比较多,尽管胡女士说尽了好话,银行方面还是善意拒绝了她的汇款要求。最终,老两口还是换了一家银行,取出了一万五千块钱的现金,然后从通州来到位于安贞桥附近的碳汇办,用交纳现金的方式完成了购买碳汇的流程。
据胡女士介绍,她购买碳汇的款项用途已经变更了几次,最终的用途确定为用于西山林场一条林间小路的修建和维护,“实际上这笔钱具体是用来种树还是修路已经不再重要了,我更希望传达一种环保意识。”胡女士今年已经73岁了,早在1998年刚刚退休的时候,就去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相关手续,她希望自己的遗体还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在她的带动下,已经有一些周围的同学同事也办理了相关的捐献手续;另外一些人虽然有这个念头,无奈子女不同意,最终没有能成功。胡女士还透露,这一次她捐款购买碳汇的钱是原本留着用来修墓地用的,现在她把这笔钱一半拿来购碳汇,另一半打算捐给家乡安徽的一所学校。她的观点是:“故去的人就不要和活着的人争地盘了,要是大家都修建墓地,那全北京要占用的土地太多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支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